什克洛夫斯基的《列夫·托尔斯泰传》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13 05:49
  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ВикторБорисовичШкловский,1893-1984),俄苏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作家、电影编剧和理论家。他作为俄国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和“陌生化”理论的创始人闻名世界;然而,作为一名作家,尤其是传记作家,人们对他却知之甚少。目前,我国学界对什氏的文学理论研究全面且透彻,但有着多重身份的什氏,其研究价值绝不仅限于此。本文试图以什氏创作的传记作品《列夫·托尔斯泰传》为研究对象,以俄国形式主义的两个关键词“陌生化”和“文学性”为理论指导,结合他人创作的同名传记作品,对比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揭示什克洛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传》的独特艺术价值。某种程度上说,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的光芒掩盖了什克洛夫斯基作为一名传记作家的身份,所以学术界对于他传记作品的研究相对较少,成果也比较贫乏。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什氏传记作品的翻译、简介以及其自传作品的文体研究。就《列夫·托尔斯泰传》而言,研究者也仅仅局限于论述作品中关于托尔斯泰精神世界发展、转变的过程,而忽视了这部传记作品本身的特色。作为一位形式主义者,什氏的传记书写必然会带有形式主义的特征与烙印...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关于其他不同版本托尔斯泰传的简介
    4.本文的创新之处
    5.研究方法
第一章 陌生化技巧的运用
    1.1 日常语言向文学语言的转化
        1.1.1 巧妙使用近音词
        1.1.2 语义的转移
        1.1.3 词语的特殊搭配
    1.2 由“故事”到“情节”的转换
        1.2.1 细节的着重渲染
        1.2.2 情节的巧妙编排
        1.2.3 叙述视角的变换
        1.2.4 修辞手法的运用
    1.3 结构的延宕
        1.3.1 梯级式构造
        1.3.2 框架式构造
        1.3.3 结构性对比
第二章 文学性效果的表现
    2.1 鲜活的艺术形式
        2.1.1 “呼唤型”文本
        2.1.2 传主声音的多重性
        2.1.3 传记时间的交叉重组
    2.2 可感的文学意象
        2.2.1 文学意象的视觉效果
        2.2.2 文学意象的现场效果
        2.2.3 文学意象的抒情升华
第三章 《列夫·托尔斯泰传》的独特价值
    3.1 传主独特精神世界的突显
        3.1.1 向往“生”与恐惧“死”
        3.1.2 追求博爱
        3.1.3 脱离东正教会的束缚
    3.2 传记作家与传主间的“移情”
        3.2.1 传主的选择
        3.2.2 传材的使用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本文编号:3927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927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1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