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视域下中日集体主义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1 14:54
  集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一直是我国主流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思想领域的指导性地位,注重弘扬和发展集体主义精神,始终强调集体主义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有集体意识、有大局观的国家,集体主义在中国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日本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集团主义也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论文把中国集体主义与日本集团主义相比较,运用文献研究法、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以及总结分析的方法对集体主义进行研究。将中国集体主义与日本集团主义的异同作为切入点,对两者的异同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剖析,旨在凸显中国集体主义的优越性、吸收借鉴外来集体主义的长处。结合这样的研究方法与写作背景,论文由此展开:首先阐述了中国集体主义与日本集团主义的主要内容;其次将中国集体主义与日本集团主义进行比较,找出两者异同之处;最后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探索新时期继续弘扬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路径。我国当前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关键时期,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精华,既树立文化自信、又博采众长...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阐述
    2.1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观
        2.1.2 列宁的价值观
        2.1.3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2.2 集体(集团)主义
        2.2.1 中国集体主义
        2.2.2 日本集团主义
    2.3 中日集体(集团)主义比较的当代价值
        2.3.1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
        2.3.2 树立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
        2.3.3 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3章 中日集体(集团)主义的共同点
    3.1 以农耕为起源
        3.1.1 “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
        3.1.2 “协同劳作”的稻作文化
    3.2 以儒学为养分
        3.2.1 吸收儒学的“孝”、“仁”理念
        3.2.2 吸收儒学的“忠”、“和”理念
    3.3 以祖先为祭奠
        3.3.1 “精致”祭祖,世代相传的文化
        3.3.2 “近代”祭祖,不限血缘的文化
第4章 中日集体(集团)主义的差异
    4.1 地理位置不同
        4.1.1 富足安稳的大陆
        4.1.2 贫瘠多灾的岛国
    4.2 纽带不同
        4.2.1 血缘为唯一纽带
        4.2.2 血缘非唯一纽带
    4.3 核心思想不同
        4.3.1 以孝为本、和而不同
        4.3.2 以忠为本、和而求同
    4.4 开放程度不同
        4.4.1 包容大度
        4.4.2 内外分明
第5章 新时代中日集体(集团)主义比较研究的意义
    5.1 新时代大力弘扬集体主义价值观
        5.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5.1.2 巩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指导地位
    5.2 新时代弘扬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路径
        5.2.1 继承传统集体主义精华,古为今用
        5.2.2 吸收外来集团主义精髓,洋为中用
        5.2.3 践行新时代主流价值观,开拓创新
第6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路径研究[J]. 李丽娟.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1)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路径创新探究[J]. 王定新.  现代农村科技. 2020(11)
[3]青年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四维”培育路径[J]. 赵志博,葛新.  国际公关. 2020(12)
[4]习近平新时代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特征及其现实意义[J]. 周源露.  青年与社会. 2020(19)
[5]通过创新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J]. 孙秋鹏.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01)
[6]新媒体语境下正能量传播的四维特征[J]. 刘丹凌,刘思思,姜春勇.  社科纵横. 2020(03)
[7]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的作用[J]. 林国标.  湖南社会科学. 2019(06)
[8]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J]. 佟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6)
[9]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现代礼仪之构建[J]. 段尔煜,张光雄.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10]习近平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J].   当代兵团. 2019(10)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集体主义研究[D]. 刘建茂.中共中央党校 2018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问题研究[D]. 范晓峰.东北师范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社会主义视域下的集体主义流变及其重构[D]. 殷莱克.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9
[2]新时代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研究[D]. 尚清清.辽宁大学 2019
[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研究[D]. 王怀宇.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2018
[4]日本集团主义文化研究及其教育指导[D]. 宛龙.渤海大学 2017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建构研究[D]. 卞敏.长安大学 2015
[6]集体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道德价值观构成问题研究[D]. 郝红艳.东北农业大学 2014
[7]中国宗族主义与日本集团主义的比较研究[D]. 王珍珍.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734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734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c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