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中国形象的隐喻架构分析——以《经济学人》社会法制类报道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20 05:24
  本文选取2016年《经济学人》关于社会法制方面的报道为语料,运用MIPVU隐喻识别机制及概念隐喻理论的映射原理,识别并归纳了语篇中的隐喻性架构,再运用架构理论对语篇中的隐喻架构进行深层分析。研究发现,表层架构上,各隐喻性架构的使用体现了不同的侧重点;深层架构上,外媒对中国婚姻和生育政策、老龄化问题和城市化进程方面的评价与报道多为消极,不利于国家形象的建构。本文希望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媒体报道中蕴含的价值观和态度,并为中国国家形象的自塑提供借鉴。 

【文章来源】:外国语文. 2020,36(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理论基础
    1.1隐喻与架构
    1.2隐喻的“架构”之力
    1.3隐喻架构的运用
2 研究方法
3 表层架构分析
4 深层架构分析
    4.1婚姻与生育政策
        4.1.1婚姻观
        4.1.2生育政策
    4.2老龄化问题
    4.3城市化进程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英媒体关于中国税改报道差异——以《经济学人》和《中国日报》为例[J]. 赵欣宇.  科技传播. 2019(14)
[2]美国主流媒体视野中十九大报告的批评话语分析[J]. 蒋岳春.  外国语文. 2019(04)
[3]经济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基于《经济学人》对中国的经济报道[J]. 李嘉欣,赵晓莉.  北极光. 2019(06)
[4]经济类新闻语篇的批评话语分析——以《经济学人》为例[J]. 袁凌青.  海外英语. 2019(05)
[5]中国国家形象的架构隐喻分析——以2016年《经济学人》中国专栏为例[J]. 梁婧玉.  外语研究. 2018(06)
[6]《经济学人》涉华封面多模态语篇分析[J]. 李存颉.  青年记者. 2018(21)
[7]“后真相”时代话语研究的新路径:批评架构分析[J]. 汪少华,张薇.  外语教学. 2018(04)
[8]《经济学人》杂志中国专栏报道分析——以2016年1月至6月的报道为例[J]. 柴雅欣.  新闻研究导刊. 2018(10)
[9]框架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J]. 袁红梅,汪少华.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04)
[10]基于汉英媒体语料库的“经济隐喻”对比研究[J]. 胡春雨,徐玉婷.  外语教学. 2017(05)

硕士论文
[1]基于语料库的《经济学人》中国专栏的概念隐喻研究[D]. 高肖雅.兰州理工大学 2019
[2]《经济学人》涉华报道分析与中国国家形象呈现(2014-2018)[D]. 高龙.河北大学 2019
[3]拟人隐喻视角下《经济学人》“中国”专栏标题中的中国形象[D]. 裴佳莉.华侨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506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3506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4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