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语法隐喻视角下英汉名形化的认知语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1 18:03
  本文在语法隐喻理论视角下,对形容词化的最重要组成——名形化的认知机制和语义变化类型做了系统分析并对比了英汉名形化的共性与差异。名形化的基本认知加工是部分到整体的语法转喻,部分还涉及隐喻加工。汉语名形化在词汇、句法和语义的能产性上都高于英语,但汉语名形化多用于正式度较低的文体。汉语名形化使用高频的类型学原因是汉语重空间性而英语重时间性,因此汉语里具象性的名词在语义和句法上更具灵活性。 

【文章来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43(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语法隐喻视角下英汉名形化的认知语义研究


名形化转喻加工图式

语法隐喻视角下英汉名形化的认知语义研究


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意象图式

图式,认知域,目标域,名词


图2刻画了转喻在名形化认知加工中的路径,但在自然语言使用中,大量名词转喻成形容词后,隐喻机制又会发生作用,这与同样级阶上移的名词动词化非常相似(丛迎旭 2017:51)。隐喻是基于相似性特征发生在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投射,其中源域一般是具象的基础认知域,而目标域多为抽象的高阶认知域。例如:professional golfer指的是one who plays golf as a profession,属于转喻加工的产物,而professional standard则发生了从源域“社会认知域”到目标域“心理认知域”的隐喻投射。换言之,“职业水准”中的“职业”语义侧重于强调“专业的、高级的”,属于心理评价范畴。图3是名形化隐喻认知加工的意象图式。2.2 名形化的语义变化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借鉴融通 合力创新——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语言学研究的进展[J]. 许余龙.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8(06)
[2]词类的类型学和汉语的词类[J]. 沈家煊.  当代语言学. 2015(02)
[3]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隐喻理论的贡献与问题[J]. 丛迎旭.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05)
[4]论英语的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J]. 王文斌.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3(02)
[5]基于语义变化的概念语法隐喻模式与类型[J]. 丛迎旭,王红阳.  现代外语. 2013(01)
[6]形容词的类型学和汉语形容词的语法地位[J]. 郭锐.  汉语学习. 2012(05)
[7]语法隐喻的形容词化类型研究[J]. 方义桂.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02)



本文编号:3560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3560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8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