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网络新词语的语用价值及教育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24 10:55

  本文关键词:网络新词语的语用价值及教育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师范大学》 2013年

网络新词语的语用价值及教育对策研究

于学敬  

【摘要】:网络新词语是伴随着互联网络的广泛兴起和应用,在网络语言领域出现的特殊语言现象。这种新生的、富于创意的日常交际用语对网络语言的发展乃至人们的语用行为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论文从网络交际和日常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网络新词语入手,结合当前教育现状,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网络新词语生成、构成的基础上完成其语用价值的研究,并针对不同价值导向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在正确对待的前提下为语文教学的长远发展以及母语语用活力的增强提供可循的借鉴。基于上述思路,全文总共由绪论部分和五个章节构成。绪论部分介绍本论文的研究缘起、目的与意义、相关研究方法以及当前关于网络新词语研究的综述。第一章是网络新词语的形成背景以及当前教育现状的分析。网络新词语的形成背景,分别从其形成根源、生成的时代特征、社会环境以及直接动因等方面作具体阐述。同时,在了解形成背景的基础上明确当前的教育现状:即伴随着网络新词语的不断涌现,当前教育教学领域已出现了明显的矛盾与困惑。第二章是网络新词语的生成机制和构词特征分析,在已有形成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其生成机制和具体的构成特征,明确网络新词语的生成以及结构特点,为后文语用价值分析和教育对策的提出做准备。第三章、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三章是网络新词语的语用价值分析,在形成、构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网络新词语所展现的言语表现力,分析网络新词语所独有的表达方式和表达特点,从而为下一部分语用价值的分析做铺垫。通过辩证的研究,从正面价值和负面影响两个维度对典型新词语进行梳理、归类,并在已有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网络新词语的语用价值所在。第四章是网络新词语的教育对策分析。首先,依据现有条件从教学的角度对网络新词语在中小学作文教学以及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运用状况进行辩证分析。其次,结合当今考试制度对现有的价值观念进行评判,提出网络新词语对语文教学应然的价值导向。再次,强调教学价值的同时也应从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网络新词语的规范化引导,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以实现网语个性化和教育规范性的有机融合。第五章是网络新词语对未来语文教师素养的新要求。引导学生学会甄别、鉴赏网络新词语是新的时代赋予母语教师的重要使命,也是语文教学能否取得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33.3;H13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艳梅;试论新造词语的产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方莉;;新兴名词性ABB式流行语探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丁娟娟;现代汉语新词折射出的社会文化信息[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4 张妍;;网络语言之社会语言学视角探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年03期

5 邱薇;论现阶段新词的产生及其规范问题[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王蓓;戈玲玲;;从认知角度解读网络语言的强势模因[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王志娟;;语用视角下的网络语言[J];滁州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魏春芝;;对汉语新词的认识[J];辽东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张海涛;;网络语言的语用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刘念;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经济学原则[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艳梅;试论新造词语的产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刘元春;;校园bbs语言概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陈玉堂;;从“释比”的音译谈羌族释比经典中“神名”的英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4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许文胜;;从汉语外来新词研究看文化策略的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沙宗元;;论汉字发展和规范的动态平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孙显元;;中共两大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命名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惠嘉;户晓辉;;论“兴”义的演变及其思维特点[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徐福坤;;从汉字的应用看汉字的性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王兆春;;索绪尔符号学说与《墨经》“名实”论之比较[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莉;;索绪尔的语言观及任意性原则对外语学习的启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4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6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伟;;语文词典中网络词语的收录[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韩永进;;城市创新的结构与符号逻辑——城市创新经济结构体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路线图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曾德万;;汉语缩略语引起的歧义类说[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黄荣生;;汉、英姓氏文化差异探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蕾;中国高水平EFL学习者语言研究:程式语和语言创造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郭嘉;英语语调实验分析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陈雪颂;设计驱动式创新机理与设计模式演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一吟;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大众传播学解读[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赵书博;英语网络词汇探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梁元;中国民众外语态度及使用十省市调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祝春凤;全国广播中文夹杂外文现象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伟娜;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秀芹;QQ群组聊天会话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宁,黄易青;词源意义与词汇意义论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潘涌;;积极语用:21世纪中国母语教育新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黄海蓉;;网络语言中常用修辞手法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任荣;流行语背后的语言经济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高沁;约定俗成的“网络语言”[J];中国传媒科技;2001年11期

6 张锦文;关于汉语借词的分类问题[J];辞书研究;2003年03期

7 何干俊;新词语透视[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7期

8 王玮;;浅谈网络流行语中的ABB式[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9 陈建华;网络语言的发展及其规范[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马静;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室主任 周洪波;[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亚军;九十年代以来旧词新义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宋培杰;新时期旧词新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忞;;网络新词语研究的理据视角[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7期

2 周洪波;努力提高汉语新词语研究的水准[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3期

3 段兴臻;;试论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的可行性[J];大众文艺;2010年20期

4 邱雪玫;;关于当代汉语新词语诸问题的讨论[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徐晶;缪丽萍;张小伟;;现代汉语新词语产生的途径[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宗守云;;新词语研究的社会文化视角[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03期

7 田宇贺;;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求索;2007年05期

8 白迪迪;张丽;;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语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09期

9 杨序;;新词语中的体育词考察[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10 孙道功;;应用与前瞻:《现代汉语新词语计量研究与应用》——新词语多维度研究的力作[J];辞书研究;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俊英;;新词语与时尚词语社会知晓度调查与分析[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2 周洪波;;近年来汉语新词语的整理和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3 颜伟;;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VSM新词发现策略[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孙述学;;新词语语料库建设的一些构想[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谢俊英;;新词语发现手段和新词语词典编纂浅谈[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朝军;;网络语言中词汇变异小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试论网络语言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影响[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8 王安琛;;试论网络语言的社会适应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谭汝为;;热门网语解诂[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10 李朝军;;网络语言中的偏离现象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亚红 李京华;[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本报记者 刘振兴;[N];青岛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高赛;[N];光明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赵宇清;[N];黑龙江日报;2006年

5 小钟;[N];苏州日报;2006年

6 周武;[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7 本报实习生 张雨点;[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龚丹韵;[N];解放日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 易艳刚;[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易艳刚;[N];中国改革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梅;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2 王洁;区域变异与互动视角下的华语新词新义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刘吉艳;汉语新词语词群现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孙荣实;汉语新词语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雷向欣;XML索引和过滤查询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李镜儿;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周红红;从功能的视角考察外来词的生存规律[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璐;优选论框架下现代汉语双音节词重叠现象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崔馝席;中韩网络聊天语言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学敬;网络新词语的语用价值及教育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2 段颖;2009年度新词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伟娜;2006-2010年度新词语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宋怡;新世纪以来汉语新词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李秋菊;保洁与容错:流行新词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莉莉;文化生活类新词语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白启明;基于网络舆情的2006、2007汉语年度新词语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刘斯咪;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英网络新词语构词法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于东卿;年度新词语使用的时空分布调查与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13年

10 于鲲;新词语探析[D];延边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网络新词语的语用价值及教育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5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5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9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