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依据类介词的语法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25 14:45

  本文关键词:汉语动词介词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3年

汉语依据类介词的语法化研究

石微  

【摘要】:介词的来源和演变问题是介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往从语法化角度对介词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个介词,从介词的小类出发研究一类成员的语法化过程,总结这类介词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这样的系统研究可从更大的范围审视问题。现代汉语依据类介词是比较重要但研究也较为薄弱的一类。根据介引的对象是否为“原则”、“法律”、“制度”等典型依据对象及“依据”义是否为该介词词义系统的常用义位,我们把依据类介词分为两类:一是典型依据类介词,如论、依、据、按、照;二是非典型依据类介词,如凭、从、随、因、以。 以上两类介词主要有以下特点:1.产生时间不同。其中“以”、“因”、“论2”见于先秦;“依”、“据”、“按”、“从”、“随”见于两汉;“凭”、“论1”、“照”在唐以后才出现。2.使用频率不同。其中“按”、“凭”、“因”、“从”相对其它成员而言,使用频率较低。可能是这些词内部词义系统中各义位以及外部词汇系统中各成员之间竞争的结果。3.用法上相互影响。例如:其一,最明显的是,“据/从/依/照/以……(来)说∕看∕看来”等介词框架的先后出现。其二,“论2”与“凭”常构成对文,它们之间互相影响,“论2”产生了“凭借”义,“凭”产生了“依据某方面来说”的用法;“据”与“论2”也常对文,,受“论2”影响,产生了“依据某方面来说”的用法。 典型依据类介词和非典型依据类介词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既存在一致性,也有一定差异性。 两类介词的一致性体现在:1.除“论2”外,其它依据类介词都在连动结构中产生。连动结构中连词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逐渐减少的趋势也为依据类介词的产生创造了更多合适的句法环境。2.除“照”外,各词在发生语法化之前都经历了语义抽象化的过程。3.各词都经历了由语法属性不明确的介词逐渐发展为成熟介词的过程。4.各词宾语类型的扩展一般遵循从名词到名词性短语再到动词或小句,而介词框架结构则在最后出现的规律。5.部分依据类介词宾语语义都经历了由抽象、无生到具体、有生的扩展,即宾语由抽象名词扩展为指人名词或代词。 两类介词的差异性体现在:典型依据类介词产生之后,其受事宾语继续扩展,介词属性更明确;非典型依据类介词宾语的扩展没有典型依据类介词明显,除“凭、从”以外,其它成员逐渐书面化。 依据类介词语法化的条件除了句法结构和语义抽象化外,还包括语法化源词宾语的扩展和使用频率。从语法化源词的“语法源义”所构成的语义场中找到三个与语法化源词语义相近的词语“倚、量、考”,分析这三个词的发展过程,我们发现,在句法环境满足的条件下,源词宾语是否扩展及扩展的程度决定了语法化的发生。语义抽象化只是语法化源词宾语扩展到一定时期的表现,而源词宾语扩展是就整个语法化过程而言的。根据彭睿提出的“临界频率假设”,统计依据类介词语法化过程中“笼统频率”与“临界频率”的比例,发现“临界频率”对依据类介词语法化的影响不是绝对的,加之“笼统频率”与依据类介词的语法化也不直接相关,表明频率对依据类介词语法化的影响因语法化项而异。频率可以看作介词语法化的一个条件,但它不必然发挥作用。 依据类介词语法化的机制是:重新分析、隐喻、语用推理和同步引申。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46.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立春;;《三国志》连动句“而”“以”“则”使用情况考察[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1期

2 武振玉;金文“以”字用法初探[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3 魏兆惠;;试论上古汉语连动式中的连词问题[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4 张有军;;语法化与范畴化:语法化过程中的认知机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6 孙朝奋;《虚化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年04期

7 吴福祥;关于语法化的单向性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8 吴福祥;汉语体标记“了、着”为什么不能强制性使用[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9 吴福祥;;语法化的新视野——接触引发的语法化[J];当代语言学;2009年03期

10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兆惠;周秦两汉连动式的发展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吴金花;中古汉语时间介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3 周四贵;元明汉语介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韦其标;现代汉语凭据性介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大为;《醒世姻缘传》中的两种山东方言结构[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2 申向阳;;九寨沟方言“把”字句及“给”字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吴敏;田益琳;;《老学庵笔记》词语札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张国华;;徐杰《生成语法的“语类”与传统语法的“词类”比较研究》述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5 张娟;;《世说新语》“以”字处置式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6 王岩;;先秦时期表结果“所以”的虚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7 杜洪波;胡晓;;以身体部位隐喻为例论隐喻的翻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8 张颖慧;;读《<篆隶万象名义>校释》札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9 郑小枚;“核心”的流行与边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10 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要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红艳;;非范畴化视角下的多义性分析[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谢婷玉;;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型词典释义中的应用——以《牛津高阶英语学习词典》(第八版)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尹晋华;;试析影响法律监督的现实问题[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姜素红;;环境公平价值体系探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5 赵岩;;《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订补——以简帛文献为中心[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陈建先;;政府公共决策的利益博弈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徐大建;;社会公平、和谐与经济效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8 ;汉语否定词的“实质”与演变[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9 李开;;从理论启蒙到理论体系——学习高名凯先生《语言论》[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10 安卫华;;积极应对入世,建设信用政府[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迟君辉;国际流失文化财产返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瑾;现代汉语认知称谓词的隐喻及转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霞;文化视角下《围城》中隐喻的翻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瑞芹;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魏潇;英国人的文化定势[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淼;最简方案下附加语的移动合并及其位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佟庆;从认知语义学角度看“ウツ”的多义性[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名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词类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1963年01期

2 植田均;;近代汉语中介词“和、同、替”的特殊用法[J];安庆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3 时昌桂;;介词“替”的用法及虚化历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蒋绍愚;;汉语词义和词汇系统的历史演变初探——以“投”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武振玉;金文“以”字用法初探[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6 晁瑞;;介词“向”对“问”的替换——兼谈方言介词“问”的历史演变[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7 白荃;试论在句首的“由+施事”结构的句法功能及其相关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8 杨玲,沛如;关于“NP_1+VP+NP_3+给+NP_2”句式[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曾传禄;;汉语位移事件参照及其格标[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孟万春;;介词结构“在+处所”句中分布的制约因素[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成虎;;与语法化平行的音系变化连续统问题[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福祥整理;[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鸿滨;《春秋左传》介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宋文辉;现代汉语动结式配价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阚绪良;五灯会元虚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陈宝勤;汉语词汇的生成与演化[D];四川大学;2004年

5 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和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田春来;《祖堂集》介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谢洪欣;元明时期汉语连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王丽彩;现代汉语方式范畴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丁勇;元代汉语句法专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尔丽;《醒世姻缘传》介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吴金花;汉语动词介词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余敏;介词“往”“朝”“向”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许巧云;关汉卿杂剧介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云峰;《型世言》介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6 许秋华;《世说新语》介词及介词结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尚红;《三国志》介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福唐;《祖堂集》介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华;论介词短语作句首状语[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春凤;东汉佛经与《论衡》介词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玄;论古汉语虚词双音化(续一)[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2 王庆江;汉维双语教学一题——谈介词结构作状语时否定副词的词序[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3 连忠威;;介词结构表示被动意义时的三种情况[J];英语知识;1992年03期

4 周智东;;浅析古汉语介动用法和与之相应的介词结构[J];语文学刊;2005年18期

5 蔡子鹤;陈杏留;;试论现代汉语句“V+介词结构+V”格式[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周伟芳;;“beknown+介词”结构分析[J];英语自学;1999年09期

7 祝传发;;从双重介词结构看介词短语的名词性功能[J];英语知识;2002年12期

8 张强;;《论语》中的介词结构[J];语文学刊;2006年04期

9 郑文贞;;由“主语能不能放在介词结构当中”的讨论谈到语法规范的问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10 吴小秋;介词结构和主语残缺[J];思维与智慧;198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秀敏;;浅论现代汉语介词结构及其语法功能[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2 张锦笙;;语言符号“之”字新探[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3 韩安顺;;档案管理由规范化到现代化[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4 刘宏帆;;“把”字句的习得研究及其教学——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永明;阮夏丽;;运用语言正确流畅是数学教学双基之一[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魏德胜;;《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副词[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7 万会毅;;怎样写督查事项办结报告[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8 许小星;亢世勇;孙茂松;刘金凤;;语料库语义成分标注的若干问题[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许小星;亢世勇;;基于标注语料库的“被”字句语义分析[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吴定川;;浅淡如何解决布依语翻译中的语法问题[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安崇;[N];山西科技报;2003年

2 鉴传今;[N];光明日报;2005年

3 徐阳明 徐良观;[N];朔州日报;2008年

4 河北省涿州市 王义海;[N];学知报;2011年

5 宪哲;[N];本溪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微;汉语依据类介词的语法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张云峰;北京话介词史(1750-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3 卜雅娜;明清以来汉语介词的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四贵;元明汉语介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何洪峰;汉语方式状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陶伏平;湖南慈利通津铺话连词、介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长安;“还”和“更”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席建国;英汉介词研究的类型学视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钢楚伦;汉语空间介词与蒙语相应表达方式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10 龙海平;已然义“是……的”类句式的多角度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岚;单音动词初步介词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俊霞;《高僧传》介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任燕;《徐霞客游记》介词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4 麻酩;介词结构“对于+N的V”的考察[D];河南大学;2010年

5 鲁冰;中牟方言介词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刘芳源;个案儿童朝向介词习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敏;现代汉语“按照”类介词短语和介词框架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卢玉亮;南北朝六部文献对象介词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顾秀群;《庄子》介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晓飞;明代三种小说对象类介词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汉语动词介词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5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5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c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