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全语言教学法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17-03-07 06:41

  本文关键词:浅谈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绕口令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全语言教学法参考文献篇一:与汉语文化教学相关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2 3 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朱志平;对新世纪汉语(第二语言)教材的思考——从加拿大中学汉语教材编写所想到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科学版);2002年06期

亓华;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文化研究20年述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王魁京;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问题的多面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李巍;;“结构—功能—文化”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应用中的反思——兼谈对外汉语教材文化因素的定位[J];长春工业大

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04期

李建国,杨文惠;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特征──从语言的文化本质谈起[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

03期

苏泽清;论中华文化在华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张小波;[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张英;[J];汉语学习;2004年01期

张英;;对外汉语文化因素与文化知识教学研究[J];汉语学习;2006年06期

张英;;“对外汉语文化大纲”基础研究[J];汉语学习;2009年05期

5 6 7 8 9 10

1 2 3 4 5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何慧宜;六套海外华文教材中国知识文化内容项目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屈瑞婷;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文化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刘雁玲;对外汉语初级教材文化项目的编排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张新;[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白家楹;[D];暨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1 2 3 4 5 6

刘红霞;;[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邹红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孙琪;英语教学中的课堂交互活动与交际能力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秦冬梅;;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介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袁翠;汉英词汇内涵差异与外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施佳胜;文化导入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9 10

王莹;;[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李玉萍;[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吴祝霞;;从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谈培养学生对英汉文化差异的敏感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李江红;;对外汉语教学中欧美留学生的自谦观念文化图式构建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1 2 3 4 5 6 7 8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许卉艳;;英语专业本科生写作教材的建构调研[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孟臻;;英美文化类词典编纂回顾和展望[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

[C];2005年

陈海蛟;;英语教材评估标准述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肖云萍;;了解文化差异、避免语用失误[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李嘉郁;;关于当前华语教材建设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邓时忠;;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再思考[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许娜;;[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李天舒;;框架语义学视角下的对外汉语教材语言点释义研究——以高级综合教材《博雅汉语·飞翔篇》、《发展汉语·高

级》为例[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赵明;;论汉语国际传播视域下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问题[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

[C];2012年

徐威;;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教材选词填空练习的考察与分析——以四部中级综合课教材为例[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

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华维芬;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任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章石芳;族群文化认同视野下菲律宾华族移民母语教育发展及方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ZIN YU MYINT(黄金英);[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谢玲玲;[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彭俊;华文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郭宝仙;英语课程组织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刘宝权;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语言测试的接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刘根辉;[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吴平;[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3 4 5 6 7 8 9 10

戴剑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王婷婷;[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雷慧;基于影视作品的对外汉语课件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高宁;对外汉语商贸中级口语教材课文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包延新;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倪来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与《大学体验英语》(第二版)教材比较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舒彩霞;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冯涛;[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崔晓玉;[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李海丹;汉语课文化内容及文化要素导入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8 9 10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李静;浅议华文教育中的语用文化教学[J];八桂侨刊;2004年03期

朱志平,徐彩华,娄毅,宋志明;机遇与挑战——加拿大中学汉语教学考察研究报告[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01年06期

亓华;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文化研究20年述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王德春;;国俗语义学和《汉语国俗词典》[J];辞书研究;1991年06期 王欣;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谈文化教学[J];丹东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吕叔湘;;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读后[J];读书;1980年04期

陈天祥;[J];德州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赖毅生;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对我院2000级学生跨文化交际知识调查的分析[J];广东行政学院学

报;2001年01期

涂文晖;论对外汉语教育中的文学课教学[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刘芝琳,王瑞芝;外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S1期

1 2 3 4 5 6

孙清忠;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课文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张文娟;论对外汉语教材中民俗文化的选用[D];西南大学;2007年 何慧宜;六套海外华文教材中国知识文化内容项目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蔡丽;[D];暨南大学;2002年 肖菲;[D];暨南大学;2003年

陈小红;华文教材课文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8 9 10

李涛;[D];四川大学;2007年 杨青;[D];四川大学;2007年 刘雁玲;对外汉语初级教材文化项目的编排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徐静;海外中学汉语教材中国知识文化内容编排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1 2 3 4 5 6 7 8 9 10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吕锦峰;文化知识与外语教学[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徐凤娇;;谈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7期

李洁;李婧;;[J];黑河学刊;2008年03期

蒋萍;刘爱真;;[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彭海艳;;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李蕊;;试论中美外语教育中价值观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3期 赵庆娟;;英语语言教学与渗透文化知识浅谈[J];大众文艺;2011年08期

顾佳琪;;从文化角度看高校俄语教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张培红;[J];教学与管理;1997年03期 潘存文;[J];语言与翻译;1999年02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周利;;“弁髦”释析——《类经》序言中的古代文化知识[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吕江;;现代化对文化知识产权的挑战[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侯瑞君;;外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

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薛琛瑶;;[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张善堂;;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要从农村卫生室和社区医疗点抓起[A];2009年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张苏;翟红华;;文化差异与跨文化能力的培养[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郗志群;;“人文奥运”与北京市民历史知识普及[A];北京周末社区大讲堂集粹(第一辑)[C];2007年

李赫宇;;浅论科技文化之——化学文化文化意蕴的化学[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汪明;;从学歌到教歌[A];老兵话当年(第七辑)[C];2004年

庄云云;;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如何发展文化经济[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

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本报记者 陈婉婉;[N];安徽日报;2011年 2 3 4 5 6 7 8 9 10

特约记者 王跃;阿克陶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N];克孜勒苏报;2010年

程秋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主任记者 李彤;[N];沈阳日报;2010年

西班牙《欧华报》执行社长、总编辑 陶辛夷;融入,并不意味着放弃[N];解放日报;2011年

奚文;投资收藏3要素[N];中国集邮报;2005年

重庆市市长 王鸿举;用知识打造和谐创业之都[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本报记者 钱诚;让文化知识滋润城乡百姓[N];贵州日报;2009年

潘博成 邓正恒 杨秀玲 王珊;端砚文化在青少年中传承状况调查报告(四)[N];西江日报;2011年

王鸿举

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翁立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刘兰;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知识结构及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彭希林;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宋文长(TONG VAN TRUONG);冰封与潜流[D];西南大学;2008年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杨洋;[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李四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MARIA DELCARMEN ESPIN GARCIA;针对母语为西班牙语翻译专业学生的对外汉语阅读教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3

戴小春;高校课程结构优化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李君;[D];南开大学;2010年

1 2 3 4

5 陈惠芳;认知语境与隐喻理解[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7 8

李峰;[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胡坤;[D];内蒙古大学;2014年

王瑷珲;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态度与需求[D];北京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杨柳;[D];复旦大学;2008年 张健;从古代的士到现代的知识分子[D];吉林大学;2009年

林玉生;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岳敏应;中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培养学生文化意识[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全语言教学法参考文献篇二:参考文献

一、专著类:

[1]陈枫.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中华书局,2008:51.

[2]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75.

[4]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2.

[5]戴昭明.文化语言学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6]段宝林 过伟.民间诗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7]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8]黄涛.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9]姜丽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0]黎运汉 盛永生.汉语修辞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11]刘炳银.顺口溜初探[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13]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4]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1996.

[15]吕必松.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16]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17]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

[18]文秋芳.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19]乌丙安.民间文学概论[M].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0.

[20]吴洁敏 朱宏达.汉语节律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21]吴宗济.现代汉语语音概要[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2:173.

[22]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2000.

[23](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6.3:卷四上.七八下.

[24]游汝杰.中国文化语言学引论[M](本文来自: 教师 联 盟 网:全语言教学法参考文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5]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26]赵金铭 姜丽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11.

[27]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9]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352.

[30]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二、期刊论文

[1]毕革飞.漫谈快板[J].人民文学,1958,5.

[2]常敬宇.汉语词汇的网络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9.

[3]陈延河.“连续变调歌诀”续貂[J].语文建设,2001,7.

[4]陈蕴淑.用“顺口溜”巩固历史知识[J].历史教学问题,1959,4.

[5]程棠.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3.

[6]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文字应用.2010,2.

[7]邓理明.浅淡英语教学中“顺口溜”的运用[J].读与写,2007,8.

[8]冯亚琳.“语言游戏”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89.7.

[9]郭远.社会评价论视阈中的新民谣学理解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5.

[10]郭昭第.当代顺口溜:弱势群体的非权力政治话语[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4,2.

[11]侯友兰.新民谣仿拟说略[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10.

[12]胡明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1.

[13]胡艳.利用顺口溜和本地方言有利因素进行方音辨正的有效性实验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6.

[14]季世昌.论顺口溜[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3,1.

[15]姜胜洪.我国目前“顺口溜”的舆情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9,5.

[16]兰刚.从“顺口溜文化”看青年牢骚族的心态[J].青年探索,1996,10.

[17]林群.口诀识字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报告[J].辽宁教育研究,2000,2.

[18]刘博然.当代中国顺口溜的文体特征及其对社会功能实现的贡献[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1,4.

[19]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9.

[20]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6.

[21]钱冠连.语言的递归性及其根源[J].外国语,2001,3.

[22]孙宝禄.顺口溜感情色彩初探[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9.

[23]王鸿雁.对外汉语入门阶段几种语音教学法的探讨[J].语文教学,2009,3.

[24]王盛苗. 当代顺口溜的社会功能[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25]吴锐.“顺口溜”的课堂教学实践效果[J].池州师专学报,2004,8.

[26]吴希有 许国英.“口诀识字”教学实验的再探索[J].江西教育科研,2003,2.

[27]徐一辉.话说顺口溜[J].中国职工教育,1994,3.

[28]姚周辉 孙玥.对奇风异俗类顺口溜的文化学解读[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6.

[29]张呈富.当代民谣剖析[J].民间文化旅游杂志,1996,1.

[30]张佐堂.西海固民间顺口溜的语言特色分析[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7.

[31]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6.

[32]周健.“汉字难学”的分析与对策[J].汉字文化,1998,5.

[33]周健.第二语言教学应以培养语感为导向[J],语言与翻译.2003,1.

[34]周晓康.歌谣教学法探新[DB/OL].网络孔子学院网.

[35]邹买梅.从“QQ顺口溜”透视网络草根文化[J].理论界,2009.

三、学位论文

[1]常彬.浅谈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绕口令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韩惠吉.试论新加坡本土相声及其对华语的推广作用[D].暨南大学,2006.

[3]任启.网络段子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广州大学,2012.

[4]熊耀林.何庆魁小品的语言幽默及其对汉语教材编写的借鉴意义[D].暨南大学,2010.

全语言教学法参考文献篇三:任务型教学法文献综述

任务型教学法文献综述

一、前言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逐渐深入,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我国,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法,教学的内容主要围绕语言点展开,从内容上来说虽然丰富,但是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在这样的教学法下,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很少会去主动的思考和解决在学习中的问题。在新的学习背景下,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的综合技巧、培养学生的交际、交往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革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而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交际、交流,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法研究者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理论——任务型教学法。

多年来,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教学。任务型教学法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辅助作用,将学生主体和教师辅助相结合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者主动的学习、学会语言,提高学生的交际、交往能力。

关键字:任务型教学法 教师 学生

二、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任务型教学法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由博雷泊自印度邦加罗尔地区首先提出,同时博雷泊不仅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还在实施中总结出一整套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将语言的理论和应用理念转化成了在课堂实践中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辅助来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将学生学习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一个阶段性的交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语言知识,学会语言。

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的相关著作相继出现,1998 年 Skehan 出版了《英语学习认知法》一书,该书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是当前教学中的主流思想。 1979 年到 1984 年,珀拉胡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的最初形态,他曾在交际教学实验中提出在“做中学”,教学内容设计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中

要求学生借助任务的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珀拉胡亦被认为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奠基人。1987年普拉布在《第二语言教学法》一书中明确提出了“任务”一词,并对其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他指出,任务的设定能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调控,任务是学生根据一些给定的信息,通过自我思考的出来结论的一种活动。他将“任务”这种活动分成了四种类型,分别是形式中心活动、规则中心活动、目标中心活动和意义中心活动。普拉布认为任务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务型教学法也是可操作性较强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同时任务型教学法也存在着不足,例如,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对任务进行需求性的分析,同时任务的等级划分也没有标准的依据,具有任意性和随意性,而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任何形式中心的活动都是不受待见甚至受到严重排斥的。普拉布提出的这些关于任务教学法中存在的不足也成为了之后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时首要考虑的问题。1987 年,在普拉布研究的基础上,坎德林和布林对任务型教学法做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他们提出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选择和衡量任务难度的一系列标准;1966年,威利斯在《任务型课堂教学结构》一书中明确指出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实施以及需遵循的原则,即:任务的实施和选择需要具有意义和实用的语言,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正确的使用语言,同时要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注重语言本身的特点,要分时机和场合的突出不同的语言,这为教师在语言教学的课堂上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同时她还将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严格的划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任务前、任务轮以及语言焦点;1998 年,斯基汉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学习认知法,这在语言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完善任务型教学法方面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斯基汉系统全面的阐述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是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与母语的习得过程有着明显的差异;第二是语言运用取决于规则系统和词汇化系统。1998 年,斯坎翰总结了 1984 年到 1997 年国内外学者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从任务、目标、参与者和任务熟悉程度方面来进行总结的。

从国外近 10 年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情况来看,除了上述的研究成果之外还有大量的研究文献。进入 21 世纪,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2001 年,皮特·罗宾逊对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认知的复杂性以及

其复杂性对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做了深入的论述,同时还分析了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任务难度的理解等方面的问题;2002 年,巴克曼在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型语言表现评估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2003 年,Glenn Fulcher and Rosina Marquez Retier 总结了口语中任务的难度,在口语考试中对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并就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2004 年,辛西雅站在学习者话语的角度对第二语言系和任务学习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中国学生的语言学习为例,分析语言产生、交际策略以及交际任务三者之间的关系;2004 年,大卫·努南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一书中明确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定义,对《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进行补充,详尽的讲解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框架、任务构成、任务、任务教学评价、教师等多方面的内容;2005 年,埃利斯在《第二语言的计划与任务绩效》论文集中,表示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计划的本质,并论述了其对课堂、测试环境或者实验室中任务表现的影响;2007 年,《调查任务的形式语言学习》论文集中,有多篇论文讨论的的重点是教学中的任务,其中多数论文是通过数据来进行的实证性的研究,十分具有科学性和说服性,论文中将任务运用的研究做了深入的分析,分析了不同语言学习环境下口语互动、词汇学习和创新、语用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三、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的文章较少。较早的有马箭飞:2000 年发表的《以“交际任务”为基础的汉语短期教学新模式》,文中提出交际任务的三大特点:具有明显的目的性、明显的功能性、明显的情景性和话题性,更适合以培养语言交际技能为目标、教学周期较短、追求高效率并具有明显实用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的短期强化模式的教学。文中还根据调查和分析,为各级交际任务确定了相应的分类和具体项目。2002 年他又在《任务式大纲与汉语交际任务》这篇文章中进一步论述了交际任务的特点、分类和分级,同时提出建立以汉语交际任务为教学组织单位的教学模式的设想。

目前,国家汉办“十五”科研规划项目“交际任务教学法与汉语口语教学及其教材编写”也在开展中,吴中伟在任务教学法研究之二《语言教学中形式与意义的平衡》中主要结合“任务教学法”对“形式焦点”观做了一些介绍和评论。 此外,赵刚(2005)在《超越句型操练》一文中把任务教学模式引入对外汉语初

级口语课堂,针对某一课做了一个课堂实例展示。李燕(2006)在《任务型教学法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一文中,以某一课为例,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块 的引入、练习、输出三阶段,设计了一堂任务型初级汉语口语课。他们都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有很强的适用性,尤其对于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口语教学。王瑞烽(2007)在《小组活动的任务形式好设计方式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重点介绍了小组活动在二语教学中的优势,讨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小组活动的任务设计途径和方法。 硕士论文方面,王燕(2005)在《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中基于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提出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型教学法的原则和教学过程,把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对外汉语的初级阶段的教学;王尚臻(2006)在《初级阶段对外汉语阅读教学模式初探》中,将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相结合,通过实验报告,认为这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有进步性的,在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之间真实有意义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方面都有积极作用;顾婷(2006)在硕士论文《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对外汉语级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中,将任务型教学法的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的教学模式运用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中,并以某一课为例展示了具体的教学过程,最后通过前后的调查问卷的对比,得出结论: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是有其优越性的。

四、总结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国外学术界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模式已经较为清晰,但是也并不是十分的完善,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任务型教学法在实施中常见的;国内对于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的时间并不长,但却已经吸引了大批第二语言教学的专家。同时我们更可以看到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的不平衡性:第一,研究的前沿在国外,国内英语教学界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是对外汉语界目前还仅停留在介绍了解阶段;第二,成果多停留在理论阶段,具体的实践教学报告很少。另外研究者对于任务型教学法所持有的观点都不尽相同,很多方面并没有达成一定的共识,大部分研究成果还是停留在理沦方面,把它们用于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

参考文献

[1]顾婷.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6.

[2]李燕.任务型教学法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4(3).

[3]马箭飞.任务式大纲与汉语交际任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

[4]马箭飞.汉语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初论[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1).

[5]马笑岩,瞧秀梅.国内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综述[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 年,第 10 期:第6-7 页

[6]王虹亮.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综述[J].科学之友(b 版),2009 年,第 2 期: 第 136-138 页

[7]王瑞烽.小组活动的任务形式设计方式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8]王尚臻.初级阶段对外汉语阅读教学模式初探[D].北京语言大学,2006.

[9]王燕.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D].北京语言大学 ,2005.

[10]王燕.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云用初探[D].北京语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年,第5 页

[11]杨杰瑛.林晓 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角色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 年,第 5 期: 第 129-131页

[12]赵刚.超越句型操练[J].语文学刊,2005,(6).


  本文关键词:浅谈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绕口令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8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8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3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