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亚文化视域下的中国网络流行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8 20:16

  本文关键词:亚文化视域下的中国网络流行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网络流行语是微传播时代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PC文化的必然产物。网络流行语作为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年网民约定俗成的一种表达方式,表现了网络语言中最为活跃的那一部分语言,因其流传领域广,传播速度快,影响深远。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网络流行语经过十余年的演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深刻变革,成为反映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社会情绪、生存方式的风向标。对网络流行语这一新兴语言现象的文化内涵分析,对于文化传播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的快速传播与流行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语言学、新闻传播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对于网络流行语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研究涉及较少,而这方面的研究又具有巨大社会效应以及学术的必要性。本文从文艺学科的文化研究入手,以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理论为武器,结合中国网络流行语的实际国情,以中国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80后、90后的文化心理为突破口,并力图跳出伯明翰学派历史背景的束缚,做到西方理论与本土实践的观照,实现亚文化理论的再语境化,,深入分析亚文化视域下的网络流行语的产生、特征与价值。 全文分为绪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网络流行语的亚文化特征、网络流行语的亚文化价值与规范和结语五个部分。第一章从网络流行语的语料来源与分类、生成原因与流行机制、使用主体三个方面分析网络流行语的产生。第二章将网络流行语置于亚文化视域下探讨其独特的亚文化内涵与表征,提出网络流行语具有抵抗性、边缘性和批判性等特征。网络流行语是一种与主流文化截然不同的语言景观,带有强烈的对主流文化和主流话语霸权的颠覆和抵抗的色彩,具有鲜明的抵抗性。网络流行语的边缘性体现在网络流行语使用主体的青年人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他们是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在父辈主流文化影响下生活、生存,一直以来就处于社会文化的边缘。另一方面,网络流行语社会意识形态上具有边缘性,部分语言存在着语意模糊、不合规范、过度求新、沟通困难,甚至粗俗低下等问题,与传统精英书面语言表达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也使它不易被主流传统语言接纳,大多只能以边缘化形式存在与亚文化体系中。网络流行语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批判性。它是聚焦社会现实生活的时代产物。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与传播,促使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现实,敢于揭露社会的黑暗与丑陋,表达自己对社会的批判。第三章是探讨网络流行语的亚文化价值与规范,分析网络流行语能促使主流文化创新和丰饶网络文化等文化功用和以亚文化方式协商微观政治和达成青年亚文化群体的身份认同等价值。同时分析网络流行语存在的文化伤害和网络文明缺失等不足,分析网络流行语未来走向和难以摆脱被主流文化“融合”、“收编”的命运。 本文将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与文化现象,着重分析网络流行语的抵抗性、边缘性与批判性等亚文化特征,以期对青年亚文化研究做出补充,丰富和拓展网络流行语的研究范围和研究领域,激发对网络流行语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尤其彰显网络流行语的亚文化内涵以及青年使用者通过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所达成的群体认同。本文寄望于能给以后的有关研究提供一些新视角,并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和研究数位时代的文化传播现象,促进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青年亚文化 文化表征 身份认同 收编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36;G12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绪论10-23
  • 一、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10-12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12-20
  • 三、 本论文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20-21
  • 四、 相关概念的界定21-23
  • 第一章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23-35
  • 第一节 网络流行语语料来源与分类23-26
  • 一、 网络流行语的语料来源23-24
  • 二、 对语料的分类整理24-26
  • 第二节 网络流行语的生成原因及流行机制26-31
  • 一、 网络流行语产生的文化语境27-28
  • 二、 网络流行语产生的政治因素28-29
  • 三、 网络流行语产生的物质技术基础29
  • 四、 网络流行语的流行机制29-31
  • 第三节 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主体31-35
  • 一、 青年在网络中主体地位的凸显31-33
  • 二、 网络青年的社会心理分析33-35
  • 第二章 网络流行语的亚文化特征35-43
  • 第一节 网络流行语的抵抗性35-40
  • 一、 网络流行语对传统主流文化的抵抗性35-38
  • 二、 网络流行语对主流话语霸权的抵抗性38-40
  • 第二节 网络流行语的边缘性40-41
  • 一、 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主体——青年地位的边缘性40
  • 二、 网络流行语意识形态的边缘性40-41
  • 第三节 网络流行语的批判性41-43
  • 一、 对主流官方媒体的批判性41-42
  • 二、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42-43
  • 第三章 网络流行语的亚文化价值与规范43-52
  • 第一节 网络流行语的亚文化价值43-46
  • 一、 网络流行语的文化功用43-44
  • 二、 以亚政治方式协商微观政治44-45
  • 三、 青年亚文化群体的身份认同45-46
  • 第二节 网络流行语的伤害与缺失46-48
  • 一、 网络流行语的文化伤害46-47
  • 二、 快感文化影响下网络文明的缺失47-48
  • 第三节 网络流行语的自律与规范引导48-49
  • 一、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自律48
  • 二、 网络流行语的规范与管理48-49
  • 第四节 网络流行语的未来走向与收编命运49-52
  • 一、 网络流行语的未来走向49-50
  • 二、 网络流行语的收编命运50-52
  • 结束语52-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61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61-62
  • 附录 A 2000-2012 年年度代表性网络流行语列表62-68
  • 附录 B 网络流行语调查问卷68-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民;;日本青年人创造的流行语[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4年04期

2 高虹;都市流行语漫谈(一)[J];咬文嚼字;1998年04期

3 韩娟;幽默流行语“审美疲劳”[J];语文建设;2005年03期

4 ;爆笑网文[J];少年电脑世界;2005年Z1期

5 马树强;;我保证,这些将成为2008流行语[J];传奇文学选刊(女人100);2008年04期

6 郭庆晨;;改革开放的“流行语”[J];杂文月刊(选刊版);2009年02期

7 喜来神;;网络流行语 很好很强大[J];互联网天地;2009年01期

8 张迎宝;张维丽;;“X光”类网络流行语略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6期

9 ;《咬文嚼字》:2010年十大流行语[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05期

10 滑s

本文编号:272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72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1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