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国王热孜万和茹贺—阿福扎传》语言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15:13

  本文关键词:《国王热孜万和茹贺—阿福扎传》语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回鹘文献语言是从7—8世纪到14-15世纪在西域地区生活的回鹘人广泛使用的语言文字。该语言对西域各民族文化的发展起了不可否认的作用。使用该语言著述了文学、宗教、历史等有关各个领域的不少著作。虽然一部分著作因各种原因丢失,但还大部分珍贵的著作流传至今,对西域历史文化、语言文学、宗教信仰、民俗习惯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依据价值。 回鹘文献语言作为察哈台维吾尔语和现代维吾尔语的前身,可以说是在维吾尔语的发展过程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根据有关察哈台和现代维吾尔语研究,我们可以知道现代维吾尔语的语言成分,即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回鹘文献语言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深入学习、研究回鹘文献语言对研究现代维吾尔语的形成及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在进一步了解、阐释回鹘语、察哈台维吾尔语和现代维吾尔语之间一脉相承的直接继承关系时,深入研究回鹘文献语言是必经之路。 众所周知,维吾尔语属于黏着语,它的形态变化极为丰富。回鹘文献语言作为维吾尔语的前身,研究回鹘文献语言及其相关文献的形态变化对于现代维吾尔语语法研究中具有更重要的参考价值。 《国王热孜万和茹贺-阿福扎传》作为13-15世纪回鹘-察合台阶段的文献,该作品在突厥语言研究领域中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13-15世纪是回鹘人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并且在文化方面进行转变的过段时期。从这部作品的内容看,里面讲述的内容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因此这部作品也就带有了浓厚的宗教色彩。但是此作品记录的文字是属于回鹘时代的文字。通过研究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推测出13-15世纪的回鹘-察哈台时期属于一个过段阶段,但文字没有那么容易灭亡。虽然整个民族的世界观发生变化并转化为另一种文化框架,但是前期应用的文字仍然被一些人所使用。 本文选择用《国王热孜万和茹贺-阿福扎传》为语言材料,重点描述此文献语言的语音特点、名词类词语的形态特征。转写并翻译文献及其编辑文献小词典是本文研究中的重要一项。 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论等三部分组成。正分分为三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献的作者及其文献收藏情况、文献内容摘要、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及文献的研究意义等。第一章主要是《国王热孜万和茹贺-阿福扎传》的转写、翻译并注释。第二章论述文献的语言特点,即语音特点、名词类词语的形态学特点、句法特点。在《国王热孜万和茹贺-阿福扎传》中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论证了回鹘-察合台语的特点。第三章是词汇表,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之一。结论部分主要指出了本文研究的突破点及其不足之处。
【关键词】:回鹘-察哈台语 《国王热孜万和茹贺-阿福扎传》 文献 名词类词语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211.4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绪论8-12
  • 一、选题意义8-9
  • 二、本题研究现状9
  • 三、《国王热孜万和茹贺-阿福扎传》及其收藏情况9-10
  • 四、《国王热孜万和茹贺-阿福扎传》的故事摘要10-12
  • 第一章 《国王热孜万和茹贺-阿福扎传》的转写简介及其翻译12-54
  • 第一节 《国王热孜万和茹贺-阿福扎传》的转写简介12-14
  • 第二节 《国王热孜万和茹贺-阿福扎传》的转写及其翻译14-52
  • 第三节 《国王热孜万和茹贺-阿福扎传》的注释52-54
  • 第二章 《国王热孜万和茹贺-阿福扎传》的语言特点54-90
  • 第一节 《国王热孜万和茹贺-阿福扎传》的语音特点54-70
  • 一、元音字母54-58
  • 二、辅音字母58-70
  • 第二节 《国王热孜万和茹贺-阿福扎传》名词类词语的形态学研究70-90
  • 一、名词类词语的数范畴71-73
  • (一) 单数形式71-72
  • (二) 复数形式72-73
  • 二、名词类词语的领属范畴73-77
  • (一) 第一人称73-74
  • (二) 第二人称74-76
  • (三) 第三人称76-77
  • 三、名词类词语的格范畴77-86
  • (一) 回鹘文献语言的格范畴77-82
  • (二) 察哈台维吾尔语言语言的格范畴82-86
  • 四、句法特点(名词性词组)86-90
  • (一) 并列式词组86-87
  • (1) 非连词性并列式词组86-87
  • (2) 连词性并列式词组87
  • (二) 偏正词组87-88
  • (1) 带附加成分的偏正词组87-88
  • (2) 未带附加成分的偏正词组88
  • (三) 耶扎菲88-90
  • 第三章 词汇90-163
  • 一、词汇介绍90-91
  • 二、词汇索引91-163
  • 结论163-164
  • 参考文献164-166
  • 后记166-16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67-169
  • 附录:原文献印本169-23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余光;范凡;;2005年文献学研究述略[J];图书与情报;2006年04期

2 杨俊国,张韶梅;从回纥改称回鹘看维吾尔族的鹰崇拜[J];昌吉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热比古丽·艾太木;吐尔逊·尼亚孜;;试探《乌古斯传》语言名词的数范畴[J];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潘艳兰;;维吾尔族传统文化观与现代文化的矛盾及解决方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1期

5 邹西成;;中国西藏文化博物馆展品中的三枚清代摄政王印章初考[J];中国藏学;2010年03期

6 杨鸿蛟;;夏鲁寺般若佛母殿《文殊根本续》壁画与转轮王观念关系考[J];中国藏学;2012年02期

7 张铁山;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回鹘文文献过眼记[J];敦煌研究;2003年01期

8 张铁山;莫高窟北区出土三件珍贵的回鹘文佛经残片研究[J];敦煌研究;2004年01期

9 徐忆农;;敦煌与印刷术及其相关技术[J];敦煌研究;2008年05期

10 萨仁高娃;杨富学;;敦煌本回鹘文《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研究[J];敦煌研究;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伊斯拉菲尔·玉苏甫;;回鹘文文献二种[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辑)[C];1994年

2 杨富学;;回鹘佛教徒忏悔文及其特色[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张铁山;;莫高窟北区B128窟出土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残叶研究[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李树辉;;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高昌回鹘文化[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胡玉冰;;汉文西夏文献之特点及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6 阿依克孜·卡德尔;吐尔根·依布拉音;;古代维吾尔文献数字化浅谈[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包文胜;;古代突厥于都斤山考[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8 艾娣雅;;漠北游牧与西域农耕——维吾尔文化嬗变之窥[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吾斯曼江·亚库甫;16至19世纪维吾尔族史学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帕尔哈提·吐尔逊;察哈台维吾尔文经典文献《莱丽与麦吉侬》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马木提江·依明;纳瓦依名著《君子神往》的文献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史明文;《新疆图志》版本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吾斯曼·居买;阿里希尔·纳瓦依《法尔哈德与希琳》文献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艾娣雅·买买提;文化与自然:维吾尔传统生态伦理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7 张卫国;双语学与新疆双语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崔红芬;西夏时期的河西佛教[D];兰州大学;2006年

9 杨东宇;《突厥语大词典》中的医学及相关词汇[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廖冬梅;新疆民汉双语现象与新疆社会发展之关系[D];新疆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涓;突厥语文学与汉语文学殉情故事人物变形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晓轩;回鹘史学初探[D];兰州大学;2011年

3 张晓靖;《十三世纪以前突厥语词源词典》中的一些借词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司马义·热西提;维吾尔族乡村哲玛提功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勇兰;试论蒙元时期汪古部的景教[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阿拉坦图亚;《蒙古译语》中的蒙古语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王丽娟;辽述律后史迹初探[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李雪;回鹘文摩尼教文献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马力亚·买买提;手抄本文献《木匠手册(Ris(?)le-i (?)err(?)t)》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古丽加娜提·塞塔尔;《乌古斯可汗传说》的词汇与文化学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国王热孜万和茹贺—阿福扎传》语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89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1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