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中国网络聊天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21:00

  本文关键词:中国网络聊天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交际手段层出不穷,人与人之间已不仅仅局限于面对面的交流,人们可以凭借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人际交流(下文称为CMC)模式,通过各种渠道,如聊天室、博客、电子邮件或电子布告栏系统来实现各种信息的交换。随着英语学习的普及,在网络交流中,人们不仅使用汉语,还经常夹杂着使用英语,这种中英混合使用的语言现象在语言学中称为语码转换。语码转换是指交际者在对话过程中从一种语码转换到另一种语码的现象。而语码则是不同种类的语言或者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变体的总称。 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从社会语言学、句法学、心理语言学、会话分析及语用学五个方面对语码转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语码转换模式并对这些模式进行了验证。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研究内容上大致经历了功能研究、结构研究和动因研究。有关语码转换各种功能的体现模式,即语码转换在哪些方面体现哪些功能的系统论述还不尽完善。作为一种独特的、非传统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不同于任何现有的语体有其自身的便捷,生动的特点,因而网络语码转换现象也将呈现出不同的功能。基于Mayers-Scotton的修订版标记模式,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究中国网络聊天中汉英语码转换的功能,并进一步分析其动因,这将为我们进一步探讨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提供很好的材料。 本研究中涉及的网络语言是指国内网络语言交际中使用的自然语言。调查对象为笔者的同学和朋友。所收集的数据均来自即时通讯软件QQ的聊天记录(语音、视频聊天除外)。按照简单随机抽样的要求和自愿参与的原则,笔者向10对QQ使用者索要聊天记录,并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发生的1387次语码转换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后发现,网络聊天中的汉英语码转换主要实施了七大功能,,即填补词汇空缺,表征时尚,引用,委婉,经济,展现语言技巧,制造幽默。另外,本研究发现男女在这些功能的使用上是有差异的,最后本文揭示了人们进行语码转换的主要动因及男女在这些功能使用上存在差异的原因。 本文为语码转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丰富了社会语言学中语码转换的实证研究,同时对对外汉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语码转换 网络聊天 标记模式 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3;H136
【目录】:
  • Abstract7-9
  • 中文摘要9-11
  • Introduction11-14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4-23
  • 1.1 The Studies of Code-switching Abroad14-18
  • 1.1.1 The Sociolinguistic Studies of Code-switching14-15
  • 1.1.2 The Grammatical Studies of Code-switching15-17
  • 1.1.3 The Psycholinguistic Studies of Code-switching17-18
  • 1.1.4 The Pragmatical Studies of Code-switching18
  • 1.2 The Studies of Code-switching at Home18-23
  • 1.2.1 Introduction of Theories from Abroad18-19
  • 1.2.2 The Empirical Studies of Code-switching in China19-23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23-33
  • 2.1 Code-switching23-27
  • 2.1.1 Definitions of Code and Code-switching23-25
  • 2.1.2 Types of Code-switching25-27
  • 2.2 Myers-Scotton's Markedness Model27-30
  • 2.2.1 Principle and Maxims of Markedness Model27-29
  • 2.2.2 The Markedness Model as The Rational Choice Model29-30
  • 2.3 The Relationship of Code-switching, Language Teaching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30-33
  •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33-38
  • 3.1 Research Questions33
  • 3.2 Subjects33-35
  • 3.3 Data35-36
  • 3.4 Data Collection36-37
  • 3.5 Data Analysis Method37-38
  •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s38-60
  • 4.1 Functions of Chinese-English Code-switching in Chinese Network Chat38-53
  • 4.1.1 Gap-filling Function39-41
  • 4.1.2 Fashion Function41-43
  • 4.1.3 Quotation Function43-46
  • 4.1.4 Euphemism Function46-48
  • 4.1.5 Economy Function48-50
  • 4.1.6 Language Skill Showing Function50-51
  • 4.1.7 Humor-creating Function51-53
  • 4.2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in terms of the Functions of Chinese-English Code-switching53-56
  • 4.3 Causes of Chinese-English Code-switching in Chinese Network Chat56-58
  • 4.3.1 Causes that Encourage Subjects to Use the Identified Code-switching4656-57
  • 4.3.2 Causes behind the Identified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4757-58
  • 4.4 Major Findings58-60
  • Chapter Five Implications60-63
  • 5.1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60-61
  • 5.2 Implications fo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61-63
  • Conclusion63-65
  • Bibliography65-71
  • Appendix71-85
  • Acknowledgements85-86
  • Papers Published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祝畹瑾;语码转换与标记模式——《语码转换的社会动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年02期

2 王瑾,黄国文;语码转换之结构研究述评[J];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02期

3 陈立平;英语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语码转换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廖桂蓉;;网络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0期

5 杨春丽,秦秀白;网络文学作品中的英语语码转换[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尹萍;跨文化会话交际中语码转换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魏在江;;电子语篇中语码转换现象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年03期

8 申智奇,李悦娥;论《围城》中的语码转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4期

9 刘绍忠,韦娟;校园“语码转换”现象:发生的时间与原因[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难;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实证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宋琦;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语码转换现象的顺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谷锦锦;中文汽车杂志中英汉语码转换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4 刘咪咪;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慧彦;电视节目“希望英语杂志”中语码转换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6 矫兴华;中文流行歌曲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韦娟;网络会话中的语码转换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纪奕娜;从顺应角度分析《围城》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9 杨晓飞;远程教育在海外汉语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0 陈媚媚;小说《喜福会》中英语码转换现象的语用顺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网络聊天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89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9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