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网络用语进入日常用语的现象和机制

发布时间:2017-05-15 11:24

  本文关键词:网络用语进入日常用语的现象和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网络语言是时代发展的特定产物,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网络语言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并且还伴随着部分网络语言走下网络,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我们的语言表达。然而网络这个空间因为活跃度高,网民产词的数量、质量也参差不齐,而那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则完全可以通过长期使用后,有选择地进入通用语言,进而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语言。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语言学和传播学的知识,深入探讨网络语言进入日常用语中的路径和机制,这不仅仅有语言学的意义也有传播学的价值,目前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网络用语的文章并不多,而本文的角度不仅局限于语言学的领域,而是走向更为宽广的研究视野中。 本文打算从以下五个章节进行描写: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是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整个网络语言的特点进行一个梳理。 第二章,网络用语进入日常用语的各项指标分析,从两个部分进行描述,一部分综合前人的概念对网络用语下定义,第二个部分对这些对象做个调查分析,从使用度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和出现在正规纸质媒体中的频率进行统计,通过调查数据证明哪些被吸收哪些没有被吸收,分析吸收的有哪些形式和没有被吸收的原因。 第三章,探究网络用语进入日常用语的传播路径,对网络用语进入日常用语分为四个阶段的传播路径进行分析。 第四章,网络用语进入日常语言生活的机制,也分为两个部分进行阐述。一个部分为语言学机制,以隐喻机制和强势语言模因机制,分析网络用语进入日常用语的机制问题。另一部分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其机制。以“沉默的螺旋”机制和“培养机制”分析其进入的机制。 第五章,描述网络用语进入日常用语的规范问题。
【关键词】:网络用语 进入 日常用语 现象 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3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1 绪论10-21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1.1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1.1.2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13-17
  • 1.2.1 研究对象13-15
  • 1.2.2 研究意义15-17
  • 1.3 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17-18
  • 1.3.1 语料来源17-18
  • 1.3.2 研究方法18
  • 1.4 网络语言特点的总体概述18-21
  • 1.4.1 网络词语构成方式18-19
  • 1.4.2 网络句式的构成特点19-21
  • 2 网络用语的各项指标分析21-32
  • 2.1 网络用语的定义21
  • 2.2 网络用语调查分析21-26
  • 2.2.1 使用度调查分析21-24
  • 2.2.2 纸质媒体出现频次分析24-26
  • 2.3 进入日常用语的网络用语分析26-30
  • 2.3.1 原词意义直接挪用26-27
  • 2.3.2 改变原词的意义27-29
  • 2.3.3 网络用语惯用文本格式和风格的社会运用29-30
  • 2.4 未进入日常用语的网络用语分析30-32
  • 3 网络用语进入日常用语的传播路径32-40
  • 3.1 网民创造及凸显32-34
  • 3.2 网络蹿红34-36
  • 3.2.1 网际流行网络用语34
  • 3.2.2 社会化的网络用语34-36
  • 3.3 传统媒体聚焦36-38
  • 3.4 沉淀和淡出38-40
  • 4 网络用语进入日常用语的机制40-54
  • 4.1 语言学机制40-49
  • 4.1.1 隐喻机制40-45
  • 4.1.2 强势语言模因顺应语境机制45-49
  • 4.2 传播学机制49-54
  • 4.2.1 “沉默的螺旋”机制49-52
  • 4.2.2 “培养”机制52-54
  • 5 网络用语进入日常语言生活的规范54-58
  • 5.1 规范的要求54-56
  • 5.1.1 足网络建立动静结合的规范54-55
  • 5.1.2 提高语言使用主体的语言规范意识55-56
  • 5.2 规范的范围56-58
  • 5.2.1 多层级的规范56-57
  • 5.2.2 法律性规范57-58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网络新词生成机制的认知阐释[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陆峰;;从新华日报2010年发展看党报拓展新趋势[J];传媒观察;2011年03期

3 柳丽慧;;从语言学角度看网络语言[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4 蒋澄生,廖定中;语用学需要“顺应”潮流——顺应论的几个关键概念述评[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徐迅雷;;“我爸是李刚”与全媒体时代的新闻演进[J];观察与思考;2011年02期

6 张雯谦;鲍海波;;“词媒体”内涵再探析及其话语流变[J];今传媒;2013年02期

7 刘毓容;;模因论与网络语言变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8 刘柯兰;曾卫伟;;传播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宣培培;;“给力”文化中的语言模因[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汤玫英;;网络语言进入现实语言的科学规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铁锤;网络热词传播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网络用语进入日常用语的现象和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7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67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8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