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冯至的诗风流变

发布时间:2017-04-15 01:13

  本文关键词:论冯至的诗风流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既有的研究中,冯至早期创作和中期创作已有较为多样和充分的探讨,而五十年代的诗歌,却因自身价值的缺失,而未能获得足够的关注。对此,人们往往认为时代与社会环境的转变是围困诗人的主要因素。这使得许多研究者将冯至的现代与当代创作割裂开来讨论,亦把冯至不同时期的差异处理成一种突变。显然,突变无法有效地解释冯至诗风流变的原因。从冯至本身的创作来看,以意象为中心是其诗歌最根本的结构。在他的诗歌中,意象不仅作为内容,而且还凭借其背后的类比性原则,联合诗人对另一事物的感知、经验和观念,协调整个诗篇。具体来说,冯至从早期写作到五十年代,自然物象一直是其诗歌中最主要的意象群落,但在保持意象化诗歌结构不变的前提下,自然意象的类比物却不断发生更替。在三十年代,自然承载的是诗人青春的苦闷与彷徨;四十年代,这种沉郁的情绪被有关存在的经验所取代,自然意象也变得愈加纯然;而进入当代以后,意象则在政治意识形态的主导下,发生了脱离现实的想象形变。由此可见,对于冯至来说,其诗风的流变与类比物的不断转换密不可分,而不论是浪漫主义的抒情,还是现代主义的表达,亦或现实主义的写作,其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都具有明显地延续性,并且这种意象化的结构本身也契合参与了中国新诗的发展道路。更进一步看,《昨日之歌》中主体情感与自然意象间的呼应相对凝聚,因此抒情不是扩张地指向其对象,而是反过来朝向抒情者自身,这种早期抒情的内敛性,又承接德国浪漫派的反思认知,促成了《北游及其他》中对经验自我的探询,而正是在此基础上,冯至攀升到了对更加本质的存在的体认中去。在这里,里尔克意义上的“经验”显得非常重要。它革新了冯至的观看视角,使《十四行集》对“物”的呈现带上了原始意味。然而,两者的差异也不容忽视。里尔克的“经验”要求诗人去除个性而向世界敞开,而冯至的“经验”却带有他个人浓烈的理想色彩。对于冯至来说,“自然”作为社会习俗的对立面,对人有着引领和榜样的力量,这种区分与价值判断,最终导致其以一种道德态度来面对纷乱复杂的时代状况,而他对新政权的接纳,也并非出于政治认同,而是源于一种道德认同。因此,冯至虽能无障碍地过渡到五十年代的政治颂歌中去,却始终流于平淡的尴尬境地。
【关键词】:冯至 意象 情感 经验 政治意识形态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9
  • 第1章 冯至诗歌中的基本抒情结构9-19
  • 1.1 意象作为一种诗歌结构9-11
  • 1.2 以意象为桥梁的类比原则11-15
  • 1.3 个人抒情方式与时代诗学15-19
  • 第2章 自我抒写的三个阶段:从早期写作到四十年代19-31
  • 2.1 内敛的情感抒发:《昨日之歌》19-23
  • 2.2 自我反思与探寻:《北游及其他》23-27
  • 2.3 原始观看与存在哲思:《十四行集》27-31
  • 第3章 进入五十年代:从“经验”表达到政治颂歌31-43
  • 3.1“经验”的疏离性与理想性31-34
  • 3.2“经验”与“经验”的差异34-38
  • 3.3“经验”的道德变形与颂歌写作38-43
  • 结语43-45
  • 参考文献45-4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7-48
  • 致谢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安文军;孤独感、倾诉意识与追问意识——冯至早期诗集《昨日之歌》解读[J];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2 吕丽娜;;《昨日之歌》:自我的认知与追寻[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07期

3 范劲;冯至与里尔克[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2期

4 姜涛;冯至、穆旦四十年代诗歌写作的人称分析[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04期

5 辛禄高;;失败的颂歌——论冯至1950年代的诗歌[J];宜宾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李建明;诗化哲学——论里尔克对冯至《十四行集》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姜涛;;从“抒情的放逐”谈起[J];扬子江诗刊;2005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论冯至的诗风流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7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07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a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