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谢庄作品特点与“文”采论

发布时间:2017-04-15 11:22

  本文关键词:谢庄作品特点与“文”采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有“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①这段话说的是刘宋初期的诗歌对前代诗风在继承中有变革,诗歌中庄老思想逐渐减少,描写山水的作品逐渐增多。文人们努力运用对偶以显示文采,力求每一句诗歌都以新奇来逞才。诗人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内容上细致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貌,语言上力求标新立异。其实,不仅在诗歌方面,赋、文等各种文学题材在创作过程中都呈现出求新求变的趋势。谢庄生活在刘宋的中后期,他的文学创作正是延续着宋初的“新变”轨道向前发展的,谢庄以他自身的创作实践对“新”和“变”进行了有效的诠释。刘宋一朝上溯魏晋下启南朝,笔者通过对刘宋著名文人谢庄“文”的研究,来感受这一时期文人讲究声色、追求文采的心态,并且力图在这种普世的文学价值观中找到谢庄独特的贡献。本文共分四章,同时在引言部分笔者对学界研究谢庄的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并且交代了本人写作此文的行文思路。第一章谢庄的文学创作环境。谢庄的文学思想对其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谢庄在当时的社会时代风尚和家族文化传统两个方面的共同影响下产生了玄老之思、儒法兼济、才艺风流等独特的思想个性,使得他具有外道内儒的特点。形成于文字后,既有积极事功的儒者之责,又有忌权畏宠的素退思想,同时还有留恋山水的清玄之思。第二章谢庄赋作的基本特点。首先我们回顾了赋的发展流变及六朝时期特点。谢庄的赋作流传至今仅有四篇,《月赋》重抒情,具有物境、情境、意境三个方面特点;其他三篇重咏物,在叙述描写上大肆铺张渲染。谢庄赋作流传至今仅有四篇,但我们能看出它具有赋体文学贵族化的时代风貌,同时也对赋体文学的诗化、律赋滥觞做出了贡献。第三章谢庄骈文的特点。谢庄的骈文主要分为三类:公牍文、书信文和哀祭文。本章主要从文体的角度出发,分析谢庄的创作与特殊文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谢庄的公牍文和书信中不难发现谢庄儒道玄三家并包的思想。谢庄哀祭文在当时社会认可度最高,谢庄在“抒情部分的强化”和“融诗入诔”两个方面对诔文这种文体进行了发展创新。第四章谢庄的“文”采论。刘宋时期的各种文体都呈现出一定的骈化趋势,具体表现在辞藻、用典、声律、对仗四个方面。谢庄文中用词雕饰藻绘、用典繁密,具有时代的文学风貌。谢庄作品中对句比例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其他文人,且在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四六句式,且四六对仗已显成熟。谢庄是一个对音律极其敏感的文人,他不仅精通音乐,在文学创作中还将这音乐的节奏、声律等带入文学作品中,无论有意为之还是无意而作,他的作品体现的声律规律堪称永明先声。
【关键词】:刘宋 谢庄 骈文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引言7-12
  • 一、谢庄文学研究现状8-11
  • 二、本论文的研究思路11-12
  • 第一章 谢庄文学的创作环境12-16
  • 第一节 谢庄文学的社会文化环境12
  • 第二节 谢庄文学的家族文化环境12-14
  • 第三节 谢庄的思想特点及个性14-16
  • 第二章 谢庄赋作的基本特点16-24
  • 第一节 六朝赋作的整体风貌16-20
  • 第二节 抒情《月赋》的特点20-22
  • 第三节 咏物三篇的基本特点22-24
  • 第三章 谢庄骈文的特点24-34
  • 第一节 谢庄公牍文的特点24-28
  • 第二节 谢庄书信文的特点28-29
  • 第三节 谢庄哀祭文的特点29-34
  • 第四章 谢庄“文”采论34-41
  • 第一节 辞采华茂,,用典繁密34-35
  • 第二节 偶对精工,四六粗备35-38
  • 第三节 声律谐畅,永明先声38-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5
  • 后记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明英,熊红菊;谢庄诗歌律化初探——兼与刘跃进先生商榷[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丁福林;;机辩敏捷的才士谢庄[J];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04期

3 熊红菊;徐明英;;论谢庄创作风格的两重性[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朱绍侯;陈郡谢氏在刘宋[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周唯一;从谢氏诗群诗歌创作看宋齐诗风之嬗变[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8年05期

6 陈庆元;形似与神似 朗健与悲怆——谢惠连《雪赋》与谢庄《月赋》对赏[J];名作欣赏;2002年01期

7 葛晓音;;先唐杂言诗的节奏特征和发展趋向——兼论六言和杂言的关系[J];文学遗产;2008年03期

8 陈冲敏;“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继承与创新[J];中国韵文学刊;200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葛海燕;谢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国勇;谢庄诗文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丽;谢庄文学探微[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谢庄作品特点与“文”采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08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8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