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浅谈中国重彩画的材料表现与装饰美

发布时间:2014-12-23 11:13

 

【摘要】 中国重彩画在中国美术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画主要的组成之一。重彩画的创作技法完备而独到,材质具有自身特殊的美感,这些特点都有别于文人水墨画。重彩画的创作画材以矿石色、金属色为主,具有独特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其展现出的材料美感和装饰美感也是独具特色的。重彩画的出现早于水墨画,历朝历代都有典型性代表画家和传世佳作出现。重彩画发展至今,在传统技法和现代信息的交织影响以及众多画家的共同努力下,重彩画的材料使用和形式美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本文以中国重彩画的发展及现状为脉络,结合个人创作体会,浅析了中国重彩画的材料表现和装饰美。 

【关键词】 中国重彩画; 重彩画材料; 装饰美; 
 

第一章  中国传统重彩画的材料表现与装饰美

 

“重彩”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一章中,曾经这样描述重彩画:“武陵水井之丹,磨嵯之沙……吴中之鳔胶,东阿之牛胶,漆姑汁炼煎并为重采,郁而用之”。文中所记载的中国画的颜料制作需要通过研磨、熔炼、淘汰,分出深浅、轻重。重彩画所采用的胶,需要用漆姑汁煎炼,都是重采(“采”通“彩”)绘制的必须材料,而且需要通过郁色后使用,足见重彩画画材的讲究与绘画技法的繁琐。清代张式在其《画谭》一文中也曾提到“石青、石绿、朱砂,谓之重色”。古人因矿物颜料色彩艳丽,又具有较强的覆盖性,遂称之为“重彩”或“重色”。以此为主要绘画材料绘制的中国画作品,称“重彩画”。

重彩画的主要存在领域有两大类,一是历朝历代的官方院体画,画风都是以重彩画为主,并以工笔重彩为重彩画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创作主体为具有官方身份的院派画家以及社会上普通的文人雅士。二是广泛存在于古代寺院壁画、墓室壁画以及装饰绘画当中,内容涉及佛道神仙等题材;其创作主体为民间画工和佚名艺术创作者。

 

第一节 传统重彩画的材料表现

传统重彩画的主要创作形式是工笔重彩,工笔重彩画以矿物质颜料和金属颜料为主,材料制作工艺讲究,着色步骤复杂,色彩深沉厚重,给受众以浓重艳丽、高雅华贵的艺术享受。画面精致工整,富有很强的装饰性美感。材料是艺术创作的物质基础,是艺术表现形式的重要载体,虽不是绘画创作成败的决定因素,却也是绘画创作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绘画材料的不同,导致使用方式也会有较大的技术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表达着不同的观念和情感。

传统工笔重彩画的着色技法主要包括:

平涂法:浓淡变化很小的大面积着色,不留笔痕,不漏缝隙,不压轮廓线。如敦煌壁画(图1-1)中的许多作品,大部分就是采用这种绘制方法来表现。

 

浅谈中国重彩画的材料表现与装饰美,绘画艺术论文

 

晕染法:利用颜色本身的厚薄来产生渐变的艺术效果。具体方法是用一支毛笔蘸颜色,另一支毛笔蘸清水,先用色笔涂色,接着沿颜色边缘用清水笔向一个方向晕开,使颜色由深到浅,均匀过度,用来表现色彩浓淡和结构明暗关系。

 

第二节 传统重彩画的装饰美

中国画的绘画内容,有着一定的造型指向性和意义指向性。从技法类型来看,尤其是在画面形式和色彩效果方面,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在源于生活的基础上,画家通过个人对生活的感悟和主观上的处理,对画面元素进行整合与提炼,使画面和谐生动又富装饰美感。

传统重彩画是从彩陶、帛画、壁画等装饰纹样发展而来的,且重彩画的材料和技法,对于表现这种形式美感也有其它材料和技法所不具备的便利因素,因此重彩画在处理构图时,多采取图案构成的形式。这种构图的目的就是为了从视觉的角度营造出装饰效果。在色彩方面,以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图1-3)为例,为了营造出画面的华贵艳丽,使用金色在原本的石色之上勾勒渲染,凸显了它的装饰美感。作为重彩画重要的语言之一,线条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与装饰美。如陈洪绶的人物画,有的浑厚、有的细健、有的含蓄、有的夸张,具有强烈的形式感与装饰美。敦煌壁画在内容上采用绘画与装饰图案结合的形式,在色彩上同样是用装饰色彩的秩序进行组合。不仅符合其自身的形式和内容要求,更强调了装饰性和富贵感。

 

浅谈中国重彩画的材料表现与装饰美,绘画艺术论文

 

传统重彩画的画风以“工整”“细致”为主,构图平面化,在造型上注重以形写神,线条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性,色彩更是厚重艳丽,表现出浓郁的 装饰美感。

 

第二章 现代重彩画的材料表现与装饰美

 

现代重彩画融合了当代文化和审美意趣,在传统工笔重彩画的基础之上,经过变革与发展,逐步成为一个新画种。利用现代的材料,把西方抽象构成与装饰性引到绘画中来。利用艳丽的色彩、优美的线条,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事实,给人们带来强有力的视觉美。时代的发展推进了现代重彩画的繁荣,无论是造型、色彩、材料、技法,还是观念等,现代重彩画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它继承了传统的精髓,打破了旧模式的束缚,吸取了日本绘画、西方油画的文化理念与创作经验,使得中国重彩画创作呈现了百花竞艳的繁荣新局面。

 

第一节 现代重彩画的复兴

二十世纪中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活和精神文明的空前繁荣,大众的思想、文化、审美能力都大大提高。中外艺术交流的增加,把西方现代构成与日本当代绘画带到了我们面前,这给艺术家的思维带来了冲击,创作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中国画研究员梅墨生先生曾说过:“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潮流的变化,中国画开始呈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思想更加解放,观念更加多元化,真正地消解了政治化、消解了主体化、消解了传统,笔耕文化传播,同时也消解了唯一和单调的创作模式与制作观念,当然也包括创作风格和创作手法。”画家们对传统美学“重道轻器”的创作思想发生了转变,不再只是“道”的玄妙和“神”的虚无,同时也注重了“器”的应用和“形”的兼备。现代重彩画逐渐脱离了艺术创作的边缘,发展成为中国画创作的主流之一,与水墨画一起担负起中国画由传统向现代、由民族向世界的转型重任。

 

 第二节 现代重彩画的材料表现

现代重彩画的材料是在古代矿物颜料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受日本画颜料精细分类与系统化研发的触动,画家们开始系统地开发重彩画颜料。一方面挖掘现有传统绘画颜料,一方面研制更实用更便捷的新材质颜料。色阶也不再是一石几色,而是增加至一石多色,矿物类颜料的品种发展到几百种。高温结晶颜料(图 2-1)的出现,丰富了传统矿物色色系。它性能稳定、品种多、耐光性强、价格便宜,深受现代画家的青睐,与天然矿物色一起,几乎涵盖了全色谱。将蛤粉、耐光性染料、颜料按比例配方研制的水干色也已研发了 200 多种。水干色质地细腻,色相丰富,易于调和,便于着色,有着矿石色所没有的流动美感。金箔、银箔、铜箔、彩箔、金粉、银粉等金属色,也在重彩画创作中得以大量运用。材料自身表现的美感,也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另外云母色、闪亮片、水粉、丙烯、甚至是一些木材石材,都被运用其中,为重彩画创作技法和绘画形式的丰富提供了物质基础。

 

浅谈中国重彩画的材料表现与装饰美,绘画艺术论文

 

重彩画画面的承接物不再仅仅局限于熟绢熟宣和壁画墙面,亚麻布、麻纱、特制的厚宣纸、云龙纸、皮纸、卡纸、木板墙面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云龙宣纸附带肌理,皮纸薄而坚韧,云肌麻纸可经多次着色擦洗。画家们根据纸张的不同特性,选择不同种类的纸张,以求得不同的画面效果。

为了帮助提升画面效果,除了毛笔之类的传统工具,排刷、磙子、砂纸、刮刀、喷壶、喷嘴、水粉笔等等,画家们都用来制作画面。重彩画的画面效果精彩多变也得益于工具的不断丰富。

 

第三章 创作过程与感悟………………12

第一节  创作过程……………13

第二节  创作感悟……………15

 

第三章 创作过程与感悟

 

第一节 创作过程

我的创作作品《成熟的秋天》(图3-1)是一幅工笔重彩画作品。因个人对于花鸟题材的偏爱和赞美成熟、庆祝收获的愿望,经过反复斟酌和筛选,觉得向日葵的精神指向与我表达的个人意愿契合度最高,于是我选定了向日葵作为表现题材。

 

浅谈中国重彩画的材料表现与装饰美,绘画艺术论文

 

在草稿阶段,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经过多次的草稿选择和改动,我有意放弃了单个形象的刻画,而是选择了满构图和密集化画面处理,以求更好地表达秋天满满的收获和成熟的气息。

自己对于工笔重彩画的喜爱,使我有意识的放弃了传统工笔画创作所选用的常规画材,没有使用普通的熟宣纸或是绢还有锡管颜料来作为画面载体,而是选择了更适合重彩画创作的皮纸和矿物颜料作为自己的创作材料媒介。虽然皮纸和矿物颜料使用起来要比普通的传统画材复杂而且费时费力,但是却能更好地表达我的创作意图,能够更充分的表现画面效果。

为了提升画面的装饰韵味,我有意识的减弱了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采用满构图的平面化处理。先将皮纸托裱后,正反两面刷胶矾水将纸做熟,将做熟的皮纸裱在画板上。用浓胶调蛤粉,经过揉、摔,让胶水与蛤粉充分融合,加入清水调和,均匀地刷在裱好的纸上,完成了纸张的制作工序,为下一步矿物颜料的使用和创作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结语

重彩画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也是中国画不断发展的验证与体现。材料的丰富、技法的革新、以及创作理念和其他艺术门类的观念影响,都对重彩画的不断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创作意识与理念的提升与突破,为重彩画创作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机遇。

重彩画艺术的发展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升华,是中华文明脉络的延续。研读重彩画艺术的精华与内涵、分析重彩画的具体技法与理论知识,是重彩画创作所必经的艺术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正元.  现代重彩画的语言要素分析[D]. 广西师范大学 2011
[2] 杜莹.  重彩画语言构成中的色彩与材料流变[D]. 山东理工大学 2012
[3] 骆伯霖.  中国现代重彩画艺术语言阐析[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4] 黄武.  重彩画技法课程教学探究[D]. 广西师范大学 2013
[5] 曹斌.  从继承到发展[D]. 重庆大学 2008
[6] 陈淑芳.  现代重彩画的创作探索[D]. 厦门大学 2008
[7] 迟素娟.  浅析中国重彩画设色理念的现代表现形式[D]. 汕头大学 2009
[8] 纳适.  云南现代重彩画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研究[D]. 云南艺术学院 2010
[9] 姜东昭.  中国重彩画面面观[D]. 山东师范大学 2003
[10] 杜婵.  论中国现代重彩画的发展[D]. 苏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10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0832.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试论张洪亮水彩画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精神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c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