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试论张洪亮水彩画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精神

发布时间:2014-12-24 09:47

 

【摘要】 中国水彩画百年耕耘,以其精彩纷呈、独具特色的姿态享誉于世界。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一大批中青年水彩艺术家投身于具有中国水彩画艺术风格的研究创作中。他们勇于开拓创新,着力表现时代特征和民族精神,张洪亮就是其中风格较为独特的一位画家。他为岭南水彩画艺术的繁荣发展积极努力,为中国水彩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张洪亮教授是岭南水彩画坛的中坚力量,是中国水彩画坛一株傲人的奇葩。他的水彩作品不仅保持了中国传统水彩画水色交融的基本特性,同时糅合传统壁画构图特色,结合西方油画的用色特点,以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屹立于水彩画坛。受中国传统老庄美学思想的影响,张洪亮崇尚庄子“无己”、“无功”、“无名”的精神境界,抛却一切外在利益得失,追求“澄怀味象”的创作自由。他立足于本土文化,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激发创作灵感和热情,创造出具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的水彩艺术作品。他的水彩画作品,给观众以美的精神享受,更能通过画面传递给观者以深刻的精神意蕴,从而提升了水彩画的艺术格调。本文以张洪亮的水彩艺术作品以及艺术审美观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的水彩画作品的分析,着重研究其水彩画艺术风格的特点。并对他的学习经历、艺术风格的形成及艺术精神等进行分析、研究。本研究是首次对张洪亮水彩画艺术风格做详细的总结和分析,希望为今后在此方面的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抛砖引玉,并给予当代水彩画家以鼓励和启发。 

【关键词】 张洪亮; 水彩画; 艺术风格; 艺术精神;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纵观整个艺术长河,畅游名山大川,寓情于其中,追求着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些一直是风景画家必修的课程。这源于大自然一直是人类探索的主题,人类不断地去发现自然,感受自然,并且享受着大自然带来无尽的精神愉悦。作为一名艺术家更应该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大自然是画家艺术创作的重要源头。在对大自然的描绘中,用哪种方式将理性的认识和感性的精神通过艺术手法将其两相互结合从而产生一番新境象。无疑风景画就是沟通画家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桥梁。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有着相似的源头,它们都是从人物画背景分离出来。它独立于17世纪,并繁荣于18、19世纪。在这四百年多年间,经过各个时期绘画风格思想的充斥与变革,风景画仍然是画家们用来表现热爱自然、关怀环情愫的主要题材。当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名家如英国的康斯泰伯尔、透纳,法国巴比松画派的柯罗、卢梭等,他们不断地加大了风景画的广度与深度。还有后来经过印象派画家的努力探索,风景画在光影、明暗和色彩方面得到了重大提高,甚至影响至今。但自20世纪以来,许多画者都陷于纯粹的绘画形式或某种理念当中,面对自然风景只是单纯地去重组或描摹,或者带着目的去利用艺术,忽视了艺术所带给人类的精神享受。仍而风景画仍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更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尚有无尽的空间留给画家们去继续解读自身与风景艺术的关系。另外,自然风景虽是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热衷表现的对象,但因为中西绘画艺术有着异同的哲学观念、审美取向、艺术语言以及材料技法,目前中国画家正面临着在如何借鉴、吸收其他文化同时保留自身民族风格的重大考验。如今在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代,为了进一步开拓艺术道路的一大批画坛之星相继涌现,他们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吸取精华,创造和发展有民族文化精神和气质的风景画。张洪亮也是当中的代表之一,他在传承前人精华之基础上形成个人的艺术精神,并与自然现象相互融合经过造化然后创作出一幅幅深邃幽美的作品。从他大量风景题材的作品中,你能读出“言外之意”,悟出“象外之象”。
……….


1. 2研究概况
张洪亮在画坛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其生活经历、艺术风格、作品介绍及影响地位等相关文献有不少。在《以绚丽的色彩再现生活的美——阳江籍油画家张洪亮和他的画》文章叙述画者在艺术道路上坚持不懈的成长历程和简单评述他作品中的独特风格。《丹青妙笔生辉处——浅析张洪亮水彩画艺术特点》中,孙黎教授对张洪亮的水彩艺术风格进行了简明地阐述并从构图、色彩、笔法、技法等方面作了简略的分析,最后给予其艺术修养和精神追求赞誉。张洪亮的优秀水彩作品《瑶寨喜酒》还被录入《中国水彩画图史》,其中附有作者简介与高度的赞评。同时,还有众多富有影响力的书籍以及期刊,如袁振藻的《中国水彩画史》、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岭南水彩画》、《中国水彩》、《美术观察》、《中国油画》、《水彩艺术》等,纷纷记录了张洪亮的从艺经历与作品评析。这些研究只停留在对画家一些生活背景、艺术风格等进行简单讲述和对其作品的欣赏只是在文学性和主题性的解读层面,并没有更深入地挖掘这位画家及其艺术精神。但在近年,张洪亮的学生高飞在其硕士论文中开创性地首次系统评析他水彩画的艺术风格,文中通过对张教授水彩画的剖析从而揭示其水彩画的艺术风格特征,并搜集和编写了张洪亮艺术年表。经过相关文献的研究与分析,笔者发现研究画家风景画艺术精神的这一板块还十分欠缺,本文是通过剖析他“心源造化,妙悟自然”的风景画来探究画家的艺术精神以及其物化的过程。
……….


第二章张洪亮风景画艺术精神的缘起


2. 1画家艺术背景
张洪亮从小就钟爱绘画,他惜时如金一直勤于绘事、笔耕不缀。他生于广东省阳江市,这是个哺育了关山月、苏天赐、黄安仁等著名画家的书画艺术之乡。在小学,先生喜欢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记录自己观看过的电影故事,深受同窗与师长的喜爱。这些无形的鼓舞,让他更加痴迷于绘画。再者,美丽旳海港之滨对艺术者而言,无疑是一处得天独厚的环境,画家亦在此发现一幕幕撩人心弦的美景,而水彩风景画正让他的情感得以行发,因此从小被当地人称为“小画家”的他便经常背着画夹游走于渔港与乡野之间,记录下每一次家乡美景在心中所泛起的链漪。这一段的生活经历,令张洪亮艺术上的思想、技能得到启蒙与发展,同时坚定了一直探索艺术的信念。在1980-1985年间,正值青年的张洪亮延续从小喜爱写生的好习惯,四处奔波忙于艺事。在这期间分别到过海口、湛江、沙扒湾等地区进行风景画的绘制,并且与当地一些志同道合的艺者一起研究探讨绘画。这一时期还是选择未来人生与生活的重要阶段,画家为了更好地提高自我的艺术水平与素养,他坚决不移地选择报考专业艺术学院的道路。
………


2. 2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对画家之影响
故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言甚是,艺术也如此,不读书、不习传统以及不体悟万象,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终难成大气。《顾园论画》中松年言:“画师处处皆有,需分贵贱雅俗。不读书写字之师,即是工匠。” ?另外《国画见闻志》中郭若虚亦道:“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晃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赜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 ?现今画坛处于多元化格局,西方文化的来势洒油,有些画者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一味地崇洋媚外,急功近利甚至出现“伪艺术”现象,糊涂乱画导致荒诞怪异。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认为画中的民族性精神不会随时代变换面貌而变化。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其传统艺术精神是艺术最深刻最独特的审美内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艺术精神以及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是中国著名美学家徐复观在其论著中梳理的两大经典,《中国艺术精神》中写道:“形成中国艺术骨干的山水画,只要达到某一境界时,便于不知不觉之中,常与庄子的精神相遇。甚至可以说,山水画是庄子精神不期然而然的产品。” ?在他看来,老庄艺术精神最妙的载体就是山水画。纵观中国山水画史论,如董其昌在《画旨》中言:“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王微《序画》所追求“神飞扬、思浩荡”以及魏晋宗炳的《画山水序》所说的“神本无端”;隋唐张操提倡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宋人确立逸格在绘画的崇高地位;或郭熙在《林泉高致》所要求行与灵的统一——远的自觉,这些无一不是老庄艺术精神所追求“游”的继承与发展。由此可见,在老庄艺术精神之照耀下,我国山水画律动着一条一脉相承的生命之流,历朝历代山水画家都以老庄美学思想作为修身正气之观照。纵观所得,老庄艺术精神实质就是一种“潜在的山水精神”。
……….


第三章艺术精神在风景画的物化过程........ 18
3.1艺术精神物化之泉源........ 18
3.2艺术精神物化之途径——"和” ........23
3.2.1构图之和 ........24
3.2.2用笔之和 ........26
3.2.3用色之和 ........28
3.3艺术精神物化之呈现——意境........ 30
3.3.1情境交融 ........31
3.3.2虚实相生 ........31
3.4艺术精神物化之核心——"游”........ 32
第四章艺术精神与个人风格的形成 ........38
4.1构建个人风格的基础——生活经历........ 38
4.2构建个人风格的关键——化众法为自法 ........39
4.3构建个人风格的内涵——艺术精神........ 40


第四章艺术精神与个人风格的形成


4. 1构建个人风格的基础生活经历
一棵松树如若把它种在贫瘠的石缝或植到肥沃的山下,它会生长成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形态,在石缝的长得瘦骨嶙峋和虬曲多姿,而在沃土的会是粗大壮硕与参天茂盛,源于生存促使它们如此的姿态。人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人生经历会造成人有不一样的人生定位与价值取向。每个个体皆有独一无二的生活经历。同时“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 ,生活经历带给艺者的每一个片段与每一次情感,能让其情不自禁地幻变于艺术作品。艺术家往往从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得到磨砺与成长,技能与技巧亦在生活中一次次的试探与锻炼里得到提高与顿悟。若是脱离生活经历就无所谓的艺术。因此,生活经历是艺术家构建个人风格的基础,它丰富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愿望,让他们产生了对其的感悟与完美的追求,从而情不自禁融入作品之中。艺术如同一生命的漩涡,层层盘旋上扬,一些内容脱落了,而真正的生命保存下来。张洪亮借山川草木表现心灵,在生活中不断提升自我,浩然回归于艺术生命中。美丽的家乡哺育了他,陪伴其成长。那得天独厚的环境,培养了他敏锐发现美的观察力。

 

论张洪亮风景画的艺术精神,艺术硕士论文


……..

 


结语


“能‘中得心源’,然后能‘外师造化’;亦唯能‘外师造化’,而心源乃由着落,乃能具体地展现、展开。” ?张洪亮的风景作品是“心源造化,妙悟自然”而来。本文深入剖析画家成长经历,艺术背景以及中西艺术精神对其的影响等方面,论述了其艺术精神的缘起。然后,系统简述画家当前风景画的发展与分类,从而探究他艺术精神物化过程。“心源造化,妙悟自然”的风景画是源于画家勤于绘事、笔耕不缀,在长年累月的生活经历中锻炼了灵敏发现美的眼睛,他以心斋之心观察自然万物,以虚静之气进入物化之境,追求构图、用笔、用色等方面的统一,崇尚和谐之美,同时游笔代心抒写胸中之意境。“游”是画家艺术精神物化的核心,在自然、情感、艺术人生中所得的自由,让他巧妙地融合“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器”,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语言,并将妙悟自然之感幻化于风景画中。修炼、探索、创作是生命之意义,而传承、启迪、开拓是精神之价值。张洪亮“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远世俗物之干扰,立足于生活磨砺,修心养性,不至于迷失于繁华艺坛的大流当中,在继承中外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以众法化自法,“心源造化,妙悟自然”,在其个体艺术生命与自然精神融合下,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艺术美。希望本文对张洪亮风景画中所蕴含的艺术精神的剖析,能给喜爱风景画的学子带来一些启迪,从中能够汲取精神营养和创新风范,以更大地发挥个人艺术才华。同时,藉以推进风景画今后的理论研究与艺术探索的更进一步发展。此外,文章只是对张洪亮风景画艺术精神的阶段性探究,画家艺术创作正处于如日中天时期,他依然执着不已在艺术道路上探索前行。然艺常新,只有不断创新的作品才长盛不衰,期待他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

参考文献:

[1] 杨净静,张洪亮.  简析水彩艺术中的“留白”美[J]. 艺术教育2012(02)
[2] 张雁芳.  论水彩画本体语言的通变[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01)
[3] 李宁.  浅论水彩创作中的艺术精神[J]. 艺术教育2010(04)
[4] 李晖.  情感的力量——鲁本斯与巴洛克艺术[J]. 美术大观2007(07)
[5] 张洪亮.  论艺术的“无我”、“大我”与“自我”[J]. 装饰2005(07)
[6] 张洪亮.  道法自然——艺术创作散论[J]. 美术观察2005(06)
[7] 张洪亮.  试比较中国水墨画与西洋水彩画之异同[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01)
[8] 李维武.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3)
[9] 张洪亮.  创造作品的形式美[J]. 美术观察2000(06)
[10] 张洪亮.  水彩人物画创作谈[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01)


本文编号:10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0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f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