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肉”的维度——弗朗西斯·培根的绘画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09 14:44
  弗朗西斯·培根被称为20世纪最后的画家,他的绘画一度成为艺术品拍卖会上最贵的作品,其艺术价值伴随时间的沉淀,而成为美术史中非常重要的坐标。本文结合梅洛-庞蒂的肉身理论,进一步深入讨论培根关于"肉身"的艺术创作。他的绘画并非仅仅局限在直观的人体血肉,通过世界之肉、身体之肉和语言之肉的不同层面,肉的绽出成为我们认识世界和周围事物的方法和新的视角。 

【文章来源】:美术学报. 2020,(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肉”的维度——弗朗西斯·培根的绘画研究


弗朗西斯·培根《罗斯索恩研究》布面油画124.2×157.1cm 1967年

培根,弗朗西斯,油画,布面


梅洛-庞蒂在其后期遗稿中,提出了“肉”的“镜子”现象,进一步讨论了视看中“可见者与不可见”二者间的密切关联,为我们开启了一条在“世界之肉”的存在论意义上,自我与他人间交织关系的通道。相比之下,培根的绘画中也常出现关于肉身与镜子的描绘,那么他们二人关注的内容究竟又有怎样的关联?图2 弗朗西斯·培根《三联画-记忆中的乔治·戴尔》之一布面油画198×147.5cm 1971年

培根,弗朗西斯,油画,戴尔


图1 弗朗西斯·培根《对男性背部的三项研究》之一布面油画198×147.5cm 1970年梅洛-庞蒂在其1960年的研究笔记《触-被触,看-被看,身体,作为自我的肉身》中指出:“肉身是镜子现象,镜子是我与我的身体关系的延伸。”[5]在同期的文章《眼与心》中他写道:“镜子出现于从能见身体至可见身体开放的回路中。”[6]换言之,镜子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身体具备作为能见可见者的“自反性”,即“感性”的反身性[7]。肉身镜子的作用便是可以复制和传达这种“自反性”,并使我们看到自己曾经在视看中无法获得的东西:在我看的背后的“不可见者”,或是在他人目光中的我的形象。此“不可见者”是表象存在与感性存在的片段,是既属于我自身又不属于我自身的本质存在的片段。


本文编号:3617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617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5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