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诗意禅趣—惠崇小景画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1 18:02
  惠崇是生活在五代末宋初的佛门僧人,同时也是一位诗、书、画兼修的文人。惠崇开创的将山水与花鸟巧妙融合于画面的小景画,被视为江南画派的一个分支。惠崇蕴含诗意禅趣小景画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宋代的绘画面貌,且其简约化的构图形式,花鸟与山水融合的局部取景,对后世尤其是宋代的文人画家和院内外的绘画均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亦对宋代之后的绘画乃至其它艺术门类产生了潜在的影响。惠崇小景画虽然受到历代文人士大夫的一致推崇,在北宋神宗时期亦曾风靡一时,作品在当时甚至“类多赝者”,但由于小景画派“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北宋之后师法者甚微,小景画终归于沉寂。因中国山水画历来在观念上以气势雄厚为重,致使惠崇小景画在画史中未能得到相应的地位,加之惠崇相关文献资料的匮乏,画史画论对其的关注度不够,使得人们对惠崇及其小景画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模糊阶段,而作为非主流的小景画是山水画门类中视觉感受的艺术新领域,其形式和内容均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艺术特色。本文以对文献资料与绘画作品的考察相结合,对惠崇小景画进行不同侧面和角度的分析,重点探讨了惠崇小景画内涵的诗意禅趣的艺术风格特征,并对其风格形成原因、小景画对...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和内容概述
一、惠崇小景画的形成原因
    (一)惠崇生平及其绘画作品
        1. 惠崇生平考论
        2. 惠崇绘画作品的流传和存留考论
    (二)惠崇小景画的形成原因
        1. “小景画”词义阐释
        2. 探幽风泉心慕隐逸
        3. 平远空旷源自王维和“董巨”
        4. 幽淡简逸始于花鸟画
        5. 诗意禅趣与惠崇的艺术修养
二、惠崇小景画的风格特征
    (一)惠崇小景画中的诗意表现
        1. 诗意之表现形式
        2. 汀渚禽鸟的诗意题材
        3. 潇洒虚旷的诗意意境
    (二)惠崇小景画中隐含的禅趣
        1. 鸭雁集禅观
        2. 荒寒显禅意
        3. 丹青道三昧
三、惠崇小景画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一)惠崇小景画在北宋的影响
        1. 惠崇小景画在北宋的地位
        2. 《宣和画谱》未将惠崇著录其中的原因
        3. 惠崇小景画在北宋的影响
        4. 小景画家在北宋末的出现
    (二)惠崇小景画在北宋之后的影响
        1. 惠崇小景画在南宋的影响
        2. 惠崇小景画在元代的影响
        3. 惠崇小景画在明清时期的影响
        4. 惠崇小景画对其它艺术门类的影响
        5. 惠崇小景画在绘画界影响日渐式微的原因
    (三)惠崇小景画的历史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略论北宋时期的“江湖小景”[J]. 徐培晨.  美术. 2010(03)
[2]惠崇小景及其文人画观念[J]. 任军伟.  美苑. 2009(02)
[3]宋初晚唐体诗人交游述考[J]. 张春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4]简论小景与宋汀渚水鸟画的意境关系[J]. 余永健.  艺术探索. 2003(04)
[5]论宋初隐逸闲淡心态的特征及其产生[J]. 吴功正.  南京社会科学. 2001(06)
[6]论“宋初九僧”及其诗[J]. 祝尚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2)
[7]读宋初九僧诗零拾(三)[J]. 周本淳.  江海学刊. 1996(02)
[8]读宋初九僧诗零拾(二)[J]. 周本淳.  江海学刊. 1996(01)
[9]读宋初九僧诗零拾(一)[J]. 周本淳.  江海学刊. 1995(06)
[10]北宋名僧惠崇的诗与画[J]. 李裕民.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 1994(02)

博士论文
[1]郭熙研究[D]. 张白露.东南大学 2006
[2]皇家赞助与文化认同[D]. 顾平.南京艺术学院 2002

硕士论文
[1]禅宗与宋代禅画艺术的文化探索[D]. 史宏蕾.山西大学 2006
[2]北宋诗僧研究[D]. 成明明.扬州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37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637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6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