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浅析贯休“应梦罗汉”的风格特征及美学意趣

发布时间:2024-06-13 22:56
  作为晚唐五代时期最为重要的人物画家,贯休的艺术成就受到世人公认,特别是其创作的胡貌梵像罗汉,更是成为一种范式,影响着后代佛教艺术的发展。之所以贯休“应梦罗汉”能够具有如此强劲的艺术感染力,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应梦罗汉”身上所散发出的风格魅力所导致的。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宫内厅藏绢本《十六罗汉图》和杭州圣因寺藏石刻本《十六罗汉图》的艺术风格特征,结合相关史料,进而归纳出贯休应梦罗汉的美学意趣。其风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多元的线条表现,克制的色彩使用,创新的人物造型、丰满的画面构成。在美学意趣上,应梦罗汉除了具有浓郁的佛教审美趣味之外,还受到道家和儒家美学思想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融合性特征。

【文章页数】: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3、4日本宫内厅藏贯休《十六罗汉图》

图1、2、3、4日本宫内厅藏贯休《十六罗汉图》

最能够体现贯休“应梦罗汉”的艺术特征。这组罗汉像大概于宋本。日本正和时期(公元1312-1316年)北条实时创建金泽文库,即将此中。北条家族衰落之后,这组罗汉像被金泽称名寺收藏。近代又成为高桥的私人收藏,而后保存于日本皇室博物馆,现保存于日本宫内厅。内厅藏《贯休十六罗汉图》为....


图5、6、7杭州圣因寺藏石刻本《十六罗汉图》

图5、6、7杭州圣因寺藏石刻本《十六罗汉图》

收藏在一小庵之内。至清代,侍郎严沆等人知晓后,斥巨资购得,施舍长后乾隆初年,下诏改西湖行宫为“圣因寺”,浙江巡抚李卫将画移至圣因1757年,乾隆帝第二次南巡,驻跸圣因寺,再一次要求寺僧将《贯休十六上呈亲赏。在仔细观看化作之后,乾隆认为画中提拔罗汉尊名多为旧译,师章嘉呼图恰图上衣....


图8日月宝扇线条表现

图8日月宝扇线条表现

力感、结构等层面含义。他要求画家在用笔时,通过有效的手部关节与肌肉的控制绘制出弹性柔滑的线条。并且能够在绘画过程中,灵活的运用各种不同的线条表现从而达到以线造型的艺术效果。在贯休《十六罗汉图》的用笔当中,贯休贯彻了中国画中对于用笔用线的一贯要求。其笔法多元,通过对笔墨的控制,塑造....


图9山石线条表现

图9山石线条表现

力感、结构等层面含义。他要求画家在用笔时,通过有效的手部关节与肌肉的控制绘制出弹性柔滑的线条。并且能够在绘画过程中,灵活的运用各种不同的线条表现从而达到以线造型的艺术效果。在贯休《十六罗汉图》的用笔当中,贯休贯彻了中国画中对于用笔用线的一贯要求。其笔法多元,通过对笔墨的控制,塑造....



本文编号:3993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993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b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