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基于造境的《陆俨少山水画课徒稿》笔墨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14 03:22
  20世纪以来,中国画坛保守与激进思潮之间的裂痕带来了剧烈的动荡。以陆俨少为代表的改良主义弥合了这个裂痕,陆俨少亦成为山水画坛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因而,研究陆俨少和其课徒稿对当代山水画传承、创新以及中国画普及等,都着有非常现实的价值和意义。一切艺术都要完成从形式向精神的跨越。笔墨是中国画重要存在形式,中国画完成从形式向精神跨越的重要途径是“笔墨造境”。笔者把“情境”(内境)、“物境”(外境)分别与“用笔”、“用墨”、“笔势”两两组合,理出六对“笔墨”与“造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具体的课徒稿作品分析和相关文献为依托,剖析陆俨少山水课徒稿的“笔墨结构”与“造境表现”的关系,进而归纳出陆俨少山水课徒稿及其笔墨结构的特点。通过剖析陆俨少的艺术实践过程,管窥20世纪中国艺术家在山水画传承与创新之间的艰难探索历程,从而理解陆俨少“来自传统而无悖于创新”的中国画改良主义精神内涵,指导当代山水画教学与创作的实践。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笔墨结构与造境
    一、笔墨结构与造境的概念
    二、笔墨结构与造境的关系
第二章 陆俨少《课徒稿》笔法、墨法与笔势的造境研究
    一、《课徒稿》中的笔法造境研究
    二、《课徒稿》中的墨法造境研究
    三、《课徒稿》中的笔势造境研究
第三章 结论与思考
    一、陆俨少课徒稿及其笔墨结构的特点
    二、 陆俨少课徒稿对当代山水画教学的思考与启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本文编号:3994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994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8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