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武陵山区薅草锣鼓的社会文化生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6 08:18
  为探讨薅草锣鼓生存的社会文化生态,采用实地调查和文献考证的方法,对武陵山区地域文化的构成、民族组成与关系、社会生产、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进行了研究。武陵山区是由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和夜郎文化构成的多元的地域文化。由于该区民族分布是小聚居、大杂居、交错穿插的格局,因而当地人在生产生活、民族习俗、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都比较趋同,从而使得薅草锣鼓在这里得以广泛流传和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 

【文章来源】:贵州民族研究. 2018,3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地域文化的构成
    (一) 荆楚文化
    (二) 巴蜀文化
    (三) 夜郎文化
二、民族组成与关系
    (一) 民族组成及分布
    (二) 民族族源及关系
三、社会生产、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
    (一) 社会生产
    (二) 生活习俗
    (三) 宗教信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荆楚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特点[J]. 罗运环.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02)
[2]巴蜀文化与西南各族文化的关系[J]. 傅正初.  文史杂志. 1993(04)
[3]武陵行(上)[J]. 费孝通.  瞭望周刊. 1992(03)
[4]改土归流与湘西土家族地区封建地主制经济的最终确立[J]. 陈廷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04)



本文编号:3325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325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d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