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论歌唱艺术的四要素—“字”、“气”、“情”、“声”

发布时间:2017-08-16 01:10

  本文关键词:论歌唱艺术的四要素—“字”、“气”、“情”、“声”


  更多相关文章: 歌唱语言 歌唱气息 歌唱情感 发声与歌唱


【摘要】:歌唱是运用艺术地咬字发音,借助语言的形式,结合流畅的呼吸,表现出形态各异的音乐形象,使歌声具备多种多样的变化,让听众与歌唱者产生情感共鸣。在歌唱中,“字”就是歌曲的内容;“气”就是歌声的载体;“情”则是内容的体现;“声”乃是情感的交流,四为一体,缺一不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纯粹抽象的歌声,歌声总是有内容的,或表现一种情绪、或表现一种思想。因此,“字”、“气”、“情”、“声”是声乐艺术的核心精髓,是歌唱艺术的四大要素,它们是一种互相依托的包容关系。从事歌唱艺术者本人不仅要改善音质、音色,展示精湛技艺,还得保持艺术生命力经久不衰,将这些宝贵经验传授他人、造福他人。歌唱,是以人声来创造音响和形象的艺术。它是人类为了表达现实生活,抒发思想感情及其愿望寄托,进行的最直接最自然的情感陈述;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用来传达意图、散发愿望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演唱者通过全方位的学习和实践,凭借熟练的演唱技巧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感受,达到声情融和,从而对音乐作品具体而又准确的诠释;是歌唱者借助丰富的演唱技巧,借助优美的音乐语言来表达或诙谐、或庄重、或欢愉、或凄凉的情感内容:是对作曲(词)家的创作成果进行二度创造,来表现对生活的内心感悟的活动。作为能全而展示创作意图的重要手段,歌唱最终的目的就是:尽量准确生动地赋予声乐作品以鲜活的音乐生命,达到与欣赏者同呼吸、共命运,心心相印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歌唱语言 歌唱气息 歌唱情感 发声与歌唱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9
  • 第一章 歌唱语言9-20
  • 1.1 咬字、吐字及肌肉锻炼9-11
  • 1.1.1 咬字、吐字9-10
  • 1.1.2 肌肉锻炼10-11
  • 1.2 中国语言和意大利语11-12
  • 1.2.1 中国语言的发音规律和发声方法11-12
  • 1.2.2 意大利语的发声规律与方法12
  • 1.3 元音、复合元音和辅音12-15
  • 1.3.1 元音发音12-13
  • 1.3.2 复合元音13
  • 1.3.3 辅音发音13-15
  • 1.4 吐字与发声15-18
  • 1.4.1 吐字发声的结合15-16
  • 1.4.2 咬字训练16-17
  • 1.4.3 口型17-18
  • 1.5 歌唱语言与情感、音乐、呼吸18-20
  • 第二章 歌唱气息20-30
  • 2.1 呼吸器官与发声20-21
  • 2.1.1 呼吸器官20-21
  • 2.1.2 呼吸与发声21
  • 2.2 吸气、呼气、换气21-24
  • 2.2.1 吸气21-23
  • 2.2.2 呼气23
  • 2.2.3 换气23-24
  • 2.3 呼吸的运用24-26
  • 2.4 情感的呼吸对声音的作用26
  • 2.5 保持呼吸26-27
  • 2.6 呼吸与姿势27-30
  • 第三章 歌唱情感30-39
  • 3.1 何为情30-32
  • 3.2 情感歌唱32-36
  • 3.2.1 理解歌曲内涵32-33
  • 3.2.2 根据作品的情感运用音色33-35
  • 3.2.3 艺术想象创设情感35-36
  • 3.3 情感挥洒36-37
  • 3.4 以情带声37-39
  • 第四章 发声与歌唱39-51
  • 4.1 音区训练39-41
  • 4.1.1 低声区训练39
  • 4.1.2 中声区练习39-40
  • 4.1.3 高声区练习40-41
  • 4.2 统一声区41
  • 4.3 声音位置41-42
  • 4.4 发声共鸣42-46
  • 4.4.1 共鸣器官42-43
  • 4.4.2 共鸣腔体的运用43
  • 4.4.3 歌唱的共鸣43-46
  • 4.5 咽腔46-47
  • 4.5.1 鼻咽腔46
  • 4.5.2 口咽腔46-47
  • 4.6 喉47-49
  • 4.6.1 喉的结构47-48
  • 4.6.2 稳定喉头48-49
  • 4.7 歌声中灵活运用字、气、情49-51
  • 参考文献51-53
  • 附录53-54
  • 致谢5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黎;音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康国晶;;“松”与“紧”的辩证关系在歌唱中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3 魏桂珍;;谈儿童声乐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4 马婷婷;;自信的歌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5 李巍;;谈声乐演唱中的自我控制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6 李磊;;浅谈歌唱中“松”与“紧”的把握[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张俊霞;;声乐教学中的情感特征及其能力培养[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易雄志;莫颖;;中国古代声乐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影响[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常诗竞;;声乐集体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线颖莹;;高师声乐教学之“主体间性”理论探微[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唱歌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徐美辉;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强;新中国初期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研究(1949-1966)[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5 盛雯;中国歌剧表演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冀北地区“漫瀚调”演唱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戈宁;东北民歌女性角色演绎的“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卓;借鉴、融通及其它——中西花腔女高音演唱艺术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玉兰;关于跨界演唱及其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菁;基于声乐演唱的艺术美探究中国民族声乐之“韵”[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楠;普通高等院校声乐教学手段与教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文皓;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歌唱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娄姝妹;抒情女高音基莉·迪·卡娜娃的歌唱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姗姗;论感觉在声乐技巧训练中的重要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亮亮;面罩唱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80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680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8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