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蒙古族传统器乐曲“八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4 20:06

  本文关键词:蒙古族传统器乐曲“八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蒙古族传统器乐曲 八音 老六板 四胡 乐种


【摘要】:蒙古族传统器乐曲“八音”在内蒙古地区广泛流传,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即可独奏、亦可合奏,并适用于蒙古族各类乐器的演奏,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器乐表演曲目。追其源头,“八音”与我国传统乐曲《老六板》具有渊源关系,经蒙古族演奏家的不断加工、创作,已形成了独具蒙古族音乐风格的艺术作品。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蒙古族传统器乐曲“八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第一章从文献的梳理及形态分析的角度探讨“八音”与中国传统器乐曲《老六板》间的渊源关系,并以此论证“八音”是《老六板》到“八音”的转变以及“八音”在内蒙古地区的流传、成因等内容。第二章重点分析了“八音”音乐的结构、音阶、调式及旋律等形态特征。第三、四章从“八音”所依托的乐器及乐种的角度出发,详细地分析“八音”在不同乐器及乐种中的多样化表现。 本文通过对蒙古族传统器乐曲“八音”的研究,以此探讨“八音”与《老六板》的关系、音乐风格特征以及在不同乐器、不同演奏者、不同乐种中演变与派生的规律。
【关键词】:蒙古族传统器乐曲 八音 老六板 四胡 乐种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2
  • 一、 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及意义9-10
  • 二、 研究综述及资料来源10-11
  • 三、 田野调查资料的准备情况11-12
  • 一、蒙古族传统器乐曲“八音”溯源12-30
  • 1.1 中国传统器乐曲《老六板》12-20
  • 1.1.1 《老六板》正名12-19
  • 1.1.2 《老六板》的形态特征19-20
  • 1.2 从《老六板》向“八音”的转变20-25
  • 1.3 “八音”在内蒙古地区的流传及成因25-30
  • 1.3.1 “八音”在内蒙古地区的流传25-26
  • 1.3.2 “八音”的成因26-30
  • 二、蒙古族传统器乐曲“八音”的音乐特征分析30-41
  • 2.1 结构特征30-33
  • 2.2 音阶、调式特征33-34
  • 2.2.1 音阶特征33
  • 2.2.2 调式特征33-34
  • 2.3 旋律特征34-41
  • 三、蒙古族传统器乐曲“八音”在不同乐器中的运用41-110
  • 3.1 蒙古族传统器乐曲“八音”在四胡中的运用41-104
  • 3.1.1 四胡独奏41-94
  • 3.1.2 四胡及与其它乐器的合奏94-104
  • 3.2 蒙古族传统器乐曲“八音”在其它乐器中的运用104-110
  • 3.2.1 抄儿中的运用104-106
  • 3.2.2 蒙古三弦中的运用106-110
  • 四、蒙古族传统器乐曲“八音”在不同乐种中的运用110-121
  • 4.1 蒙古族传统器乐曲“八音”在“东蒙合奏”中的运用110-115
  • 4.1.1 “东蒙合奏”简况110-111
  • 4.1.2 “八音”在“东蒙合奏”中的运用111-115
  • 4.2 蒙古族传统器乐曲“八音”在“阿斯尔”中的运用115-121
  • 4.2.1 “阿斯尔”简况115-116
  • 4.2.2 “八音”在“阿斯尔”中的运用116-121
  • 结语121-126
  • 参考文献126-128
  • 致谢128-12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凝薇;;论传统器乐中的曲牌——以《八板》为例[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2 胡倩;陈其射;;万变不离其宗——《老八板》流变的地方风格差异[J];大众文艺;2012年01期

3 秦庆昆;田丽萍;靳涛;;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艺术价值及其创新与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工尺谱之特色及其它(上)[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高·青格勒图,斯勒巴特尔;蒙古族器乐曲──“阿斯尔”[J];内蒙古艺术;1998年02期

6 薛金炎;一种源远流长的民族曲式[J];音乐研究;1984年04期

7 乌兰杰;;蒙古族“潮尔”大师——色拉西[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李世相;;蒙古族短调民歌旋律中的“马步节奏”内涵[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黄,

本文编号:7328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7328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3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