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岭南涉海舞蹈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2 10:10
  岭南舞蹈犹如一块瑰宝,具有丰富性与多元性。广东人大胆开放,使得广东地区的艺术发展始终保持鲜明的地方色彩,却又渗透着当代艺术的先进意识,相互融合碰撞之下,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岭南舞蹈形态。然而,在重视海洋兴国,抒发海洋梦想的今天,岭南舞蹈创作已逐步向海洋题材靠近,这启示着舞蹈创作的未来发展趋势。由此,笔者试图梳理涉海舞蹈发展脉络,以岭南舞蹈创作中涉猎海洋题材的舞蹈作品为代表,对其艺术呈现手法及特征进行研究。 

【文章来源】:粤海风. 2019,(04)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岭南涉海舞蹈创作研究


舞蹈《青春与海》,广东海洋大学演出,摄影:刘海栋

海洋,广东,大学,意象


在第五届岭南舞蹈大赛中,就有关于海洋形态及其意象化表达的作品,例如小舞剧《哭嫁》和群舞《青春与海》。小舞剧《哭嫁》运用大块的布与肢体动作呈现波澜壮阔的海洋意象,以及海与陆地、海与木船、海与人的多重关系。舞蹈《青春与海》(图1、图2)在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的音乐节奏和音乐情感下,通过肢体动作表现海洋波涛汹涌的形态。运用双人舞段、三人舞段、群舞段以及大量的调度,诗意地描绘了大海波浪翻滚、柔光闪耀的景象,抒发青年对海洋的情怀。在编创当中,如何用肢体表现大海的意象成为舞蹈难题,在不断地修改与尝试后,发现舞者的手臂有力度地突起,接连交织在紧密的、横面的空间里进行卡农节奏变化,这时就有了波涛的意味,更是海浪的形象动作。在舞蹈起始画面中,编者经过长时间打磨实验,提炼出表现海洋静谧、海面连绵起伏的画面意象,并通过舞者运用腹部收缩、胸口带动、头部自然放松、膝盖手臂向上的肢体动作和卡农的形式来描绘海洋意象。作品蕴含了人们对海洋依恋、向往、激进的多重情感,在舞段上依次叠加、推进直至最后高潮结束,也体现出奋斗不止、努力未息的精神,让越来越多的青年投身海洋、建功海洋。三、海洋生灵及神话的模拟与崇拜

海洋,广东,大学,动物


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原始社会,沿海居民通过出海捕捞而获得海生动物。这些动物不仅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食物,也是他们在渔市进行交易贩卖、获取财富的主要来源。因而在长久的劳动和生活中,沿海居民对海洋产生强烈的依赖、恐惧和羡慕,从而心生崇拜。这些涉海民俗舞蹈就是人们模拟海洋生物、崇拜生灵的最详细证明。翻开历史,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逐渐走来,龙、鳌、鱼等动物舞蹈,都是源自北方,而岭南民俗舞蹈逐步对传统民间动物舞蹈进行创新与改造,例如“第十届桃李杯”海南嘉积中学的舞蹈作品《搏·鳌》,表现了善良、勤劳、勇敢的琼海人民在这个时代的大潮中,“拼搏进取,独占鳌头”的博鳌精神。通过模拟“鳌”这一海洋物种,对其进行拟人化创作,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精神,同时创新舞蹈题材,变化舞蹈动作,为民俗舞蹈注入新的元素,继承与保留汉民族传统文化。以舞蹈《石灵》为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粤西“人龙舞”之海洋文化意蕴[J]. 赵少英.  文史博览(理论). 2014(09)
[2]论当代中国海洋文化价值观[J]. 娄成武,王刚.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3(06)
[3]民俗舞蹈中“文化空间”的保护 以广东民俗舞蹈为个案分析[J]. 曾华美.  舞蹈. 2013(06)
[4]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类型及其呈现[J]. 眭美琳.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3(01)
[5]简论中国海洋景观的审美内涵、历史发展及审美特色[J]. 柳和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02)
[6]岭南舞蹈的形态与特质[J]. 李永祥,黄汝麟,曾华美.  民间文化论坛. 2011(05)
[7]解读岭南舞蹈的文化视角[J]. 冷建平.  神州民俗(学术版). 2011(04)
[8]海洋文化与岭南文化随笔[J]. 陈乃刚.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4)



本文编号:3546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546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6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