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逻辑语法视角下“是”的同一性问题

发布时间:2018-08-28 12:58
【摘要】:本文运用逻辑语法综合考察"是"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围绕现代汉语究竟有几个"是",即"是"的同一性这个核心问题,文章重点考察"是"的逻辑语义值、"是"字句的语义生成以及"是"的形式语用特征。研究发现,"是"在句法和语义层面上不具备同一性,在词库里记为五个不同的词条,其同一性表现在语用层面;它是一个显性声言算子,其辖域小于焦点算子。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syntax,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Shi by means of logical grammar. Focusing on the core issue of the identity of Shi in modern Chinese,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logical semantic value of Shi, the semantic generation of Shi and the formal pragmatic features of Shi. In the lexicon, there are five different entries, whose identity is expressed at the pragmatic level; it is an explicit voice operator whose scope is less than the focus operator.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
【基金】: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编号:11JBB35)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方立;范畴语法[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3期

2 冯志伟;范畴语法[J];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彭家法;形式语义学的历史渊源和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黄婉梅;表处所的“在Np”的语义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6 何清顺;汉英词汇重叠式附加意义对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王葆华;同动式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8 卢英顺;现代汉语中的“延续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周国光,黎洪;现代汉语制作动词的配价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邢红兵;;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动词用法频率词典[A];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万龙;;方位词“前”的歧义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玉婷;;现代汉语“核心更加靠后”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明慧;李平华;;“V+T+N”和“V+N+T”句式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周小婕;;数词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朱斌;现代汉语“是”字句然否类型联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王志军;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9 张小峰;现代汉语语气词“吧”、“呢”、“啊”的话语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吉田泰谦;汉语肯定句与否定句不对称现象的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施栋琴;进行概念的表达和情状类型——英汉对比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3 胡玉华;《世说新语》助动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徐云知;近20年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肃宁;俄汉语空间关系表达形式和手段的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谢钰;语法化和情态动词的完成形式[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天佑;关于VA了动补结构[D];延边大学;2001年

8 韩淑华;汉语的“什么”与英语的“what”[D];延边大学;2001年

9 宋洪民;李贤的语言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群;《醒世姻缘传》副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蜀人;西文中第三人称单数“是”(is)的本体论意义[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1期

2 肖娅曼;上古“是"判断句与“此”判断句之比较[J];古汉语研究;2005年03期

3 崔屹;试谈“是”的古今用法及词性演变[J];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5期

4 高小焱;;谈《论语》中的“是”[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石峰;《睡虎地秦墓竹简》的系词“是”[J];古汉语研究;2000年03期

6 回敬娴;;古汉语系词“是”的产生——《诗经》中的系词“是”[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10期

7 肖渠;;南昌方言中用于语尾的“是”和“着”[J];宜春师专学报;1998年04期

8 刘斐;;《论语》中“是”字的用法[J];襄樊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路广;;焦点标记词“为”和选择问句[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陈经卫;;谈《洛阳伽蓝记》中的“是”字用法[J];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杜建国;语言、意向与存在[D];山西大学;2007年

2 王欣;类型逻辑语法与现代汉语“是”和“的”[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段丽;汉语系词“是”的主观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09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09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0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