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对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探讨和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31 21:30

  本文关键词:对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探讨和个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09年

对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探讨和个案研究

高洪霞  

【摘要】: 翻译理论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得到了重大发展,翻译理论研究者也越来越注重把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引入翻译研究。无疑,与各种领域的理论的结合和联系有助于翻译学的建立和发展;同时,翻译策略的选择和翻译批评的标准总是翻译研究中争论的焦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不停地做出各种选择,比如忠于形式还是内容?传达原语文化还是适应译语文化?适应原作者的目的还是满足译语读者的期望?译者做出的不同选择最终将影响翻译活动的结果。在翻译研究的复杂形势下,胡庚申教授把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概念“适应和选择”引入了翻译研究,提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以期能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翻译研究,以及真实地反映和描述翻译实践。 根据胡庚申的翻译适应选择论,翻译被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文化、交际、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胡庚申,2004:219)。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理论框架中,翻译过程是译者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对适应程度以及最终译文文本形式的选择来生成译文的过程。胡庚申相信翻译适应选择论能凸显翻译活动中的适应与选择,也能为翻译研究增加新的研究角度。 事实上,一些翻译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了这个新理论,比如许钧,李亚舒,宋志平等等。他们把这个理论看作别开生面的理论建构和一部简约创新之作。也有些翻译理论学习者试图应用这个理论来解释《论语》、《天演论》等等的翻译,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个理论的应用仍然很有限,它的可行性及对翻译实践活动的解释力仍然有待进一步的验证,这也是本文作者在本理论框架下对比分析《傲慢与偏见》两个译本的目的。 探讨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之后,本文介绍了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出现,理论上的可行性,对该理论的研究情况和对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以及不同译本已有的研究。主要的章节是对该理论内容的揭示,包括其哲学理据,翻译过程,方法,以及评议标准。但本论文最重要的部分是对王科一和孙致礼翻译《傲慢与偏见》的过程分析,由三个阶段组成:译前适应、译中选择和译后评价。本文作者用《傲慢与偏见》的两个译本及译本中的例子来证明译者在这三个阶段都做了充分的适应和恰当的选择,也从而译出了成功的译本。 本文在有限的篇幅内,对王科一和孙致礼的两个《傲慢与偏见》的中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了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可行性和对翻译实践活动的解释力。该理论给翻译研究,特别是中国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以及更广阔的空间。文章作者也希望本文能吸引更多的翻译研究者关注中国的本土理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H059
【目录】:

  • Abstract(English)7-9
  • Abstract(Chinese)9-11
  • Introduction11-17
  • 0.1 Research Background11-13
  • 0.2 Research Framework13-14
  • 0.3 Research Method14-15
  • 0.4 Layout of the thesis15-17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7-30
  • 1.1 The Research Condition on the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17-23
  • 1.1.1 The Appearance of "an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17-19
  • 1.1.2 The Theoretical Feasibility of the Theory19-21
  • 1.1.3 The Previous Study on the Theory21-23
  • 1.2 The Research Condition on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its Chinese Versions23-30
  • 1.2.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Jane Austen23-24
  • 1.2.2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Pride and Prejudice24-27
  • 1.2.3 Relative Studies on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its Chinese Versions27-30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the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30-43
  • 2.1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the Theory31-34
  • 2.2 An Explanation of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34-36
  • 2.3 An Explanation of Translation Method36-39
  • 2.4 An Explanation of Evaluation Criterion39-41
  • 2.5 Summery41-43
  • Chapter Thre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Wang and Sun's Translations of Pride and Prejudice43-66
  • 3.1 Wang and Sun's Adaptations to Their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s44-51
  • 3.1.1 Adaptations to Translators' Internal Desire44-47
  • 3.1.2 Adaptations to the Environments of the Target Languages47-49
  • 3.1.3 Adaptations to the Source Text49-51
  • 3.2 Wang and Sun's Selections in Linguistic,Cultural,and Communicative Dimensions51-62
  • 3.2.1 Adaptive Selections in Linguistic Dimension52-56
  • 3.2.2 Adaptive Selections in Cultural Dimension56-59
  • 3.2.2.1 Different Forms of Address56-57
  • 3.2.2.2 Transference of the Original Cultural Background Information57-59
  • 3.2.3 Adaptive Selections in Communicative Dimension59-62
  • 3.3 The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s Evaluation on the Two Target texts62-66
  • 3.3.1 The Degree of Multi-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s63-64
  • 3.3.2 The Readers' Feedback64
  • 3.3.3 The Translator Quality64-66
  • Conclusion66-69
  • Bibliography69-72
  • Acknowledgements72-73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宋志平;;《翻译适应选择论》:一部简约创新之作[J];外语研究;2007年05期

    2 陈秀;孙致礼翻译思想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许钧;简论翻译过程的实际体验与理论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4期

    4 李亚舒;黄忠廉;;别开生面的理论建构——读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J];外语教学;2005年06期

    5 曾文雄;;翻译学“语用学转向”:“语言学转向”与“文化转向”的终结[J];社会科学家;2006年05期

    6 刘云虹,许钧;一部具有探索精神的译学新著——《翻译适应选择论》评析[J];中国翻译;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莲年;语言的特殊性与口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杨京宁,王琪;汉语新词新语词源探析及英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郑玲;从目的论看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输——兼评《京华烟云》中的翻译策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徐华莉;翻译标准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张锦兰,张德让;译语文化与译作的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包通法,唐灵芝;论符号的文化性和民族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张传彪;诗歌翻译:诗形、诗味、诗魂[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张先刚;;英文被动语态的汉译技巧[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张帆;;描写?规定?——译学词典的编纂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WANG Tiany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Xiamen University,Xiamen);Unicorn and Dragon-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郑惠瑛;;曲径通“幽”——幽默翻译的障碍及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于兰;;中西文化浸润下的英译本《围城》——从小说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分析英译本[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司显柱;;论语境的层次性对翻译的张力关系[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应云;谭见初;;汉语韵文英译方法论[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思永;;试从与“对应”相关的几个概念看语言之间的对应层次及其对翻译实践的启示[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允;;从文体特征的对比分析评《上邪》的英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康宁;;英汉旅游文本语篇功能比较及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4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郦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处理举隅[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9 彭利元;论语境化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潘艳慧;《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双福;蒙文《青史演义》的文化障碍及汉译策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2 张瑞玲;论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D];苏州大学;2005年

    3 赵琪;校园头衔称谓系统翻译[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4 金萍;译语文化环境与小说翻译策略[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何红;[D];郑州大学;2000年

    6 朱健平;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看文学翻译的本质[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姜春霞;汉英称谓语对比与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8 李建红;奈达理论和旅游资料英语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9 彭春华;晚清政治法律著作汉译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10 王蕾;模糊语言及其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丹;文化融合中的语言异化问题[J];中国科技翻译;2000年02期

    2 蔡新乐;;《翻译适应选择论》简评[J];中国科技翻译;2006年01期

    3 宋志平;;《翻译适应选择论》:一部简约创新之作[J];外语研究;2007年05期

    4 段自力;译入语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J];山东外语教学;2000年04期

    5 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哲学理据[J];上海翻译;2004年04期

    6 包通法;跨文化翻译中异质文化“本土化”接受视域厘定的哲学思辨[J];上海翻译;2005年04期

    7 曾文雄;;翻译学“语用学转向”:“语言学转向”与“文化转向”的终结[J];社会科学家;2006年05期

    8 乔幪,周玉忠,王全瑞;文学翻译中的制约因素及译者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袁秀凤;译者的文化态度与翻译策略[J];外语教学;2002年03期

    10 李亚舒;黄忠廉;;别开生面的理论建构——读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J];外语教学;2005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传军;刘鹗与《老残游记》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2 徐斌;翻译规范与译者对文本及翻译策略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唐甜;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李月林;从功能翻译理论对比研究杨宪益和哈罗德·沙迪克译《老残游记》[D];四川大学;2007年

    5 王春香;《荆棘鸟》译本中译者对读者的关照[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曾文雄;;“文化转向”核心问题与出路[J];外语学刊;2006年02期

    2 吕俊;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向对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殷杰;哲学传统中的语用思维[J];阴山学刊;2004年05期

    4 杨晓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路线图:翻译研究方法入门》评析[J];中国翻译;2003年06期

    5 宋志平;翻译:选择与顺应——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芬;;音乐史论课程教学媒体的选择原则[J];黄河之声;2008年01期

    2 朱慧玲;;多模态语境下英语教学的思考[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李海峰;;对实验动物伦理关怀的思考[J];绿色科技;2011年04期

    4 张旭平;;试论会计准则中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穆荣平;任中保;;技术预见德尔菲调查中技术课题选择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07期

    6 李贵龙;;《三国志》典型人物的选择原则[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7 董艳艳;;汉语特点与人名用字的选择[J];语文知识;2010年04期

    8 黄长生;;导向设计的材料选择分析[J];新余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魏东霞;;论英语教学中真实性阅读材料的选择[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年01期

    10 谢军;;论责任冲突中的选择尺度及方法论原则[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曹兴;刘亚南;;相对测量时标准件的选择原则[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狄小龙;;我国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比较与选择探析[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蒋登云;郭筱蓉;刘丁;;气垫式调压室供气供水设备选择原则[A];水电设备的研究与实践——第十七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4 黄希瑞;李向东;刘洪翠;;住宅空调的特点及系统选择探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2年

    5 乔岐;;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全麻与无麻的选择原则[A];2003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公丕翠;;天然气流量计量仪表及选择原则[A];2005年山东省石油学会营销专业委员会论文选编[C];2005年

    7 卢敏;李正然;陈岭;;金沙江一期工程换流站规划选站的建议[A];2007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弋东方;;中压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综述[A];全国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接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军;张军;石晶;姚志勇;朱霆;段云燕;杨荣泉;;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经胸超声心动图选择原则探讨[A];首届中国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暨手术演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何国钊;;国立医院面对“入世”的战略选择[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献军;[N];中国商报;2003年

    2 孙培华 宿恒臻;[N];江苏科技报;2002年

    3 张云婧 郑琨;[N];中国审计报;2004年

    4 江苏索普(集团)有限公司 邵守言;[N];中国化工报;2007年

    5 ;[N];本溪日报;2008年

    6 李志平;[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5年

    7 王艳坤;[N];保健时报;2007年

    8 王宏伟;[N];中国集邮报;2005年

    9 浙商证券 陈泳潮;[N];上海证券报;2008年

    10 黄伟;[N];经济观察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岳鹏;计算机围棋中的算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王文彬;社会资本情境与个人选择行为[D];吉林大学;2006年

    3 刘媛媛;先秦身体观语境下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4 许庆坤;从法律形式主义到法律现实主义[D];山东大学;2007年

    5 李飞跃;大腔体粉末触媒合成金刚石工艺研究及其在地质工程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4年

    6 孙娟;基于GIS的牧草适应性及其在退耕还草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7 张洪军;注水水质对储层渗流物性及油藏开发动态指标的影响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8 吕明臣;话语意义的建构:言语交际过程中主体的认知加工[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洪霞;对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探讨和个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姚红霞;城市老年人社会适应及其差异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赵红霞;长春西门子零件本土化过程中供应商选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程淑佳;吉林省潜在经济增长点选择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5 郄伟;区域电力市场交易模式的比较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6 段常楠;东北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聂应军;11-12岁男少年体操运动员基本难度动作选择的理论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8 孙新宝;县域经济发展中特色产业问题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9 凌宗亮;立体商标法律保护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李涵;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适应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对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探讨和个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9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39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3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