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论隐喻及隐喻思维

发布时间:2017-04-09 06:02

  本文关键词:论隐喻及隐喻思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隐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隐喻研究越来越深入。但据笔者 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从思维的角度入手来系统研究隐喻的成果还很少。 笔者在回顾与总结隐喻理论的基础上,尝试研究隐喻思维,并探究二者 的关系,得出的主要结论为: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动态的,互相 促进、互相影响。先有隐喻思维,后有隐喻语言表达;隐喻思维决定隐 喻语言表达,隐喻语言表达影响隐喻思维。进而论述了隐喻思维的由来、 特点、方式及其功能。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认识隐喻思维,力求从 思维的角度入手来研究隐喻,掌握隐喻,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一认知工具 来探索未知领域、认识世界。
【关键词】:隐喻 隐喻思维 动态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H05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英文摘要3-12
  • 绪言12-13
  • 第1章 隐喻13-36
  • 1.1 隐喻的定义13-16
  • 1.1.1 词典定义13-15
  • 1.1.2 语言学家的定义15-16
  • 1.2 隐喻的发展历史和工作机制16-26
  • 1.2.1 国外隐喻学的发展历史和工作机制16-24
  • 1.2.2 国内隐喻学的发展历史24-26
  • 1.3 隐喻产生的原因26-28
  • 1.3.1 隐喻产生的语言原因26-27
  • 1.3.2 隐喻产生的心理原因27-28
  • 1.3.3 隐喻产生的社会原因28
  • 1.3.4 隐喻产生的认知原因28
  • 1.4 隐喻的理解28-35
  • 1.4.1 隐喻的辨认29-31
  • 1.4.2 隐喻意义的推断31-35
  • 1.5 小结35-36
  • 第2章 隐喻与隐喻思维的关系36-47
  • 2.1 隐喻思维的定义36-37
  • 2.2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37-39
  • 2.3 隐喻与隐喻思维的关系39-42
  • 2.4 隐喻表达的难易与隐喻思维的复杂与否42-43
  • 2.5 在作品中多个隐喻语言表达可以体现出同一种隐喻思维43-45
  • 2.6 隐喻语言表达应保持隐喻思维的系统性和连贯性45-46
  • 2.7 小结46-47
  • 第3章 隐喻思维47-70
  • 3.1 隐喻思维的由来47-50
  • 3.2 隐喻思维的特点50-53
  • 3.2.1 发散性、跳跃性50-51
  • 3.2.2 生动形象性51
  • 3.2.3 以相似性为基础51-52
  • 3.2.4 意向性、主体性52-53
  • 3.2.5 文化依赖性53
  • 3.3 隐喻思维的方式53-59
  • 3.4 隐喻思维的功能59-69
  • 3.4.1 语言学中的隐喻思维59-61
  • 3.4.2 诗歌中的隐喻思维61-62
  • 3.4.3 政治中的隐喻思维62-64
  • 3.4.4 经济中的隐喻思维64-65
  • 3.4.5 科技中的隐喻思维65-67
  • 3.4.6 心理治疗中的隐喻思维67-69
  • 3.5 小结69-70
  • 结语70-72
  • 致谢72-73
  • 参考文献73-77
  • 独创性声明77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祝敏;;外宣翻译策略的隐喻性思维[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2 陈岭;;歌词修辞中隐喻理解的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岭;歌词隐喻理解对声乐教学的作用[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陈伊娜;瓯语隐喻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3 刘令娴;圣经诗歌书中的隐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论隐喻及隐喻思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4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94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f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