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论沉默在交际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7-04-13 22:13

  本文关键词: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论沉默在交际中的运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沉默作为一种无声的交流手段,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注意力。传统研究试图对沉默作出比较全面的定义并确定其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语用学家比较关注沉默的交际功能,指出沉默的内在间接性决定了格莱斯的合作原则足以理解所有的沉默形式。认知学家在格莱斯的关联准则的基础上结合斯珀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对沉默进行研究,认为沉默与特定语境似乎缺少关联因而获得较小的语境效果。 然而这些研究似乎只把重点放在某些沉默现象和沉默的某些方面,对于交际一方即“说话者”不惜违反合作原则而采取沉默作为回答的原因以及另一方“听话者”是如何恰当地解译沉默并未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重新解读沉默。沉默内在的间接性必然导致交际过程中对交际准则尤其是关联准则的违反,而“说话者”想以间接的方式表达或者因其所要传达的信息无法表述而选择或者被迫使用这一间接性的极端表现形式。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无论“说话者”采取何种方式其目的都是希望“听话者”能正确的理解自己所要传达的信息。而同时“听话者”也相信“说话人”选取的沉默表达方式具有最大关联。因此“关联性”这一概念是重新解读沉默的关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H03
【目录】:
  • Acknowledgments3-4
  • Abstract4-5
  • 内容摘要5-6
  • Table of Contents6-9
  • Chapter 1 Introduction9-13
  • 1.1 Scope of the Thesis9-10
  • 1.2 Aim of the Thesis10-12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2-13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3-30
  • 2.1 Notion of Silence13-20
  • 2.1.1 Definition of Silence13-14
  • 2.1.2 Distinctions of Silence14-16
  • 2.1.3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ilence16-20
  • 2.2 Two Perspectives on Silence20-27
  • 2.2.1 Pragmatic Perspective20-25
  • 2.2.1.1 Social-norm View21-22
  • 2.2.1.2 Face-saving View22-24
  • 2.2.1.3 Negotiation view24-25
  • 2.2.2 Cognitive Perspective25-27
  • 2.3 Comments on Previous Studies of Silence27-28
  • 2.4 Summary28-30
  • Chapter 3 Indirectness in Silence30-41
  • 3.1 Indirectness30-32
  • 3.2 Reasons for Silence Being indirect32-36
  • 3.2.1 Interestingness32-33
  • 3.2.2 Increase of the Force of One’s Message33-34
  • 3.2.3 Competing Goals34-35
  • 3.2.4 Politeness35-36
  • 3.3 CP and Silence36-39
  • 3.4 PP and Silence39-40
  • 3.5 Summary40-41
  • Chapter 4 Relevance in Silence from a Cognitive-pragmatic Perspectives41-54
  • 4.1 The Notion of Relevance41-49
  • 4.1.1 Relevance in Grice’s CP41-43
  • 4.1.2 Sperber & Wilson’s Technical Sense of Relevance43-49
  • 4.1.2.1 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44-45
  • 4.1.2.2 Relevance, Contextual Effect and Processing Effort45-47
  • 4.1.2.3 Degree of Relevance47-48
  • 4.1.2.4 Principle of Relevance48-49
  • 4.2 Relevance in Silence49-53
  • 4.2.1 Contextual Effect and Silence50-52
  • 4.2.2 Processing Effort and Silence52-53
  • 4.3 Summary53-54
  • Chapter 5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Silence54-58
  • 5.1 Ambiguity of Silence54-55
  • 5.2 Cultural Factor55
  • 5.3 Emotional Factor55-58
  • Chapter 6 Conclusion58-62
  • 6.1 Summary of the Study58-60
  • 6.2 Study of other types of silence60-61
  • 6.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topic61-62
  • Bibliography62-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艳萍;;认知语言学建构下的语用研究新视野[J];大家;2011年16期

2 俞琳;谢玲;杨建梅;;“听者有心”的认知语用推理机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刘如珍;;行走在刃锋上的风景——松溪版画作品简介[J];群文天地;2011年08期

4 王南颖;;论语用语境在翻译中的制约功能[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5 贺江晖;;谈版画中的必然性[J];艺术·生活;2002年04期

6 熊永平;;语言限定与精神自由——版画创作琐谈[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董丹玲;;语言的间接性与礼貌原则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8 顾海芳;;言语交际中的动态语境研究[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刘婉婷;;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委婉语的人际语用分析[J];华章;2011年22期

10 刘坚;;版画的时间性表达[J];中国美术馆;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飞马;;谈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桂才;刘彦普;胡开进;雷德林;周树夏;;间接性TMJ损伤的生物力学初步研究[A];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陈俊明;;理论的彻底性决定科学性[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姚文忠;刘范;;6—12岁儿童对落体运动因果关系的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5 叶永;;确立安全效益观[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韦s,

本文编号:304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04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f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