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商务书面文体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15 07:18

  本文关键词:商务书面文体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模糊”的概念和理论自提出后的几十年里,人们对模糊语言进行了系统的描述性研究,尤其体现在语义学方面,但在其解释性研究方面所见不多。商务书面文体一贯要求明确具体的语言,对其模糊语言的研究一直是一个被忽视的方面。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本文尝试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商务书面文体中的模糊语言进行描述解释,旨在寻求以下三个问题的答案: 1.在商务书面文体中人们会什么时候使用到模糊语言? 2.在商务书面文体中人们为什么会使用到模糊语言? 3.商务书面文体中的模糊语言为什么不一定导致误解却能促成顺利的商务交际? 基于模糊语言在本文当中的定义和定界,以及对取自中外作者书写的有关商务交际和信函书籍或文章的数据分析,研究发现商务书面文体中模糊语言的运用除了具备普通交际中模糊语言使用的特点外,,更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模糊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充当商务信函种类的指标,即模糊语言的使用频率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商务信函的种类。而这种使用频率的不同是由不同商务信函的书写目的所决定的,即书写人通过信函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具体使用情境可归纳为:1.当书信人向收信人提出要求时;2.当书信人向自己提出要求时。 对于商务信函的书信人有时会用到模糊语言的原因,本文认为模糊语言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可以帮助其实现某种交际目的。数据研究表明模糊语言在商务书面文体中有三种语用功能:1.增强商务语言的灵活性;2.提高商务语言的恰当性;3.产生特殊的语用效果。 本文还重点归纳出:商务书面文体中使用模糊语言的间接动机是礼貌,而直接根本的动机不是为了传达礼貌,而是让收信人意识到书信人的交际意图,即获得语境效果,这也是关联理论的一个要求。因此,尽管模糊语言具有所指不确定性,但也并不一定会导致误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商务书面文体中书信人使用模糊语言并不是为了传达意思(实际上也不可能从模糊语言中得到确切的意思)而是为了暗示隐含的意图。交际效果和意图才是商务书面文体中使用模糊语言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商务书面文体 模糊语言 礼貌 关联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H05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英文摘要3-7
  • Chapter 1 Introduction7-13
  • 1.1 Preview7-9
  • 1.2 Rationale of the Research9
  • 1.3 Remaining Problems9-10
  • 1.4 Objective of the Current Study10-11
  • 1.5 Target Data Collection11
  • 1.6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tudy11-13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3-29
  • 2.1 Terminological Review13-17
  • 2.1.1 Some Related Terms13-14
  • 2.1.2 Definition Diversity14-16
  • 2.1.3 Delimitation Difference16-17
  • 2.2 Working Definition17-18
  • 2.3 The Treatment of Vague Language in the Present Study18-19
  • 2.4 Review of the Related Studies19-23
  • 2.4.1 Three Perspectives on Vague Language19-21
  • 2.4.2 Studies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21-23
  • 2.5 A Sketch of Theoretical Background23-29
  • 2.5.1 Relevance Theory24-26
  • 2.5.2 Politeness Theories26-29
  • Chapter 3 The Employment of Vague Language in Written Business Discourse29-45
  • 3.1 General Situations of Using Vague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29-31
  • 3.2 Specific Contexts of Using Vague Language in Written Business Discourse31-43
  • 3.2.1 Employment of Vague Language in Six Types of Business Letter32-42
  • 3.2.2 Specific Contexts of Using Vague Language in Six Types of Business Letter42-43
  • 3.3 Summary43-45
  • Chapter 4 Pragmatic Functions of Vague Language in Written Business Discourse45-61
  • 4.1 Enhancing the Flexibility of the Business Language46-49
  • 4.2 Improving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Business Language49-51
  • 4.3 Creating Special Pragmatic Effects51-54
  • 4.4 Politeness Motivation54-58
  • 4.4.1 Politeness in Written Discourse54-55
  • 4.4.2 Politeness and Hedges55-56
  • 4.4.3 Politeness and Vague Language in Written Business Discourse56-58
  • 4.5 Summary58-61
  • Chapter 5 Relevance Explanation61-70
  • 5.1 Vague Language in Relevance Theory61-63
  • 5.1.1 Loose Use in Relevance Theory61-62
  • 5.1.2 Vague Language & Loose Use62-63
  • 5.2 Vague Language and Relevance Theory63-68
  • 5.2.1 Business Communication & Ostensive Communication63-67
  • 5.2.2 Vague Language & Ostensive Stimulus67-68
  • 5.3 Summary68-70
  • Chapter 6 Conclusion70-73
  • 6.1 Major Findings70-71
  • 6.2 Implications71
  • 6.3 Limitations71-72
  • 6.4 Directions for Further Study72-73
  • Acknowledgements73-74
  • References74-78
  • Appendix 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78-79
  • Appendix 2 (详细中文摘要)79-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瑛;;商务信函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语用价值[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07期

2 王涛锋;;国际商务谈判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以商务英语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9期

3 苏焕莉;;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功能[J];价值工程;2011年25期

4 戴梦岚;;新闻模糊语言现象及其语用功能分析[J];海外英语;2011年07期

5 李静;;试析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的运用[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吴丹;;从模糊英语的使用探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J];新课程(下);2011年05期

7 张勇;;论语言模糊性的哲学意义[J];文教资料;2011年26期

8 张兆琴;;论英语新闻语篇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卢翎婧;;认知语义学与英语模糊语言的意义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10 王玲;;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运用[J];企业经济;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鸿安;;模糊语言及其教学[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2 秦洁才;;模糊语言在典范公文中的运用[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3 许还山;;我的书面发言[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下)——第八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1年

4 李颖;;从典型范畴理论看模糊语言的两个维度[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施国全;;能指,所指;语言模糊性——从语言符号学的角度看模糊语言[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林华东;;组合与创造:语言模糊性阐释[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7 占永久;丁然;李环;严惠芳;;论中医诊断学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精确表达[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廷;肖和立;;模糊语言评价的综合多属性群决策方法及其应用[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在中国期刊展开幕式上的书面讲话[A];“中国期刊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陈莲香;;浅谈模糊言语在交际中的效应[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闫友明;作书面检讨 向公众道歉[N];柳州日报;2011年

2 河南杞县法院 李冰;无书面租房合同可否解除[N];今日信息报;2005年

3 江静;新增邮寄书面告知[N];人民公安报;2005年

4 ;代表委员书面意见提案创新高[N];文汇报;2009年

5 记者 王海燕;代表书面意见首次在线办理[N];解放日报;2010年

6 记者 仇逸;上海:代表书面意见,不能用“难以解决”作答[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邹薇;“模糊语言”与掩饰处理[N];安徽经济报;2004年

8 周双丰;《逸飞视觉》丛书面世[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9 记者黄滢;装修必须签订书面家装合同[N];南宁日报;2008年

10 池广华;巧用模糊语言[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捷;试论语言模糊的语用功能[D];复旦大学;2010年

2 郑佩芸;基于网络书面实时交流的大学英语口语拓展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莫智文;Fuzzy有限态自动机的最小化及其在心电图(ECG)识别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傅昌萍;模糊化思维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吴坚;基于OWA算子理论的混合型多属性群决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6 黄薇;新文学图像艺术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孙正国;媒介形态与故事建构[D];上海大学;2008年

8 陈德云;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教学标准及其认证:开发、实施及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志强;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传播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10 郭明;篇章范畴与小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炜;商务书面文体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D];湖南大学;2003年

2 张春娟;模糊语言在不同语境中的理解[D];西北大学;2003年

3 张世蓉;广告语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颖;论政治外交场合模糊语言的功能及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高红云;[D];安徽大学;2003年

6 宋智;论模糊语言及其语用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娇;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4年

8 刘飞燕;论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D];广西大学;2004年

9 李翠琼;英语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赖小玉;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商务书面文体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7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07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0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