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服饰成语的转喻和隐喻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9 02:05
  服饰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成语具有很高的语言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而目前对于服饰成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层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隐喻和转喻理论引入国内,语言学界对隐喻和转喻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为我们研究汉语服饰成语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试图以认知语言学的转喻和隐喻为切入点,对汉语服饰成语进行认知分析和重新解读。指出汉语服饰成语语义泛化的两个基本途径,即转喻和隐喻;以及它们的产生机制。汉语服饰成语的转喻和隐喻研究,对汉语的转喻和隐喻研究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对汉语转喻和隐喻研究的整体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理论与汉语语料相结合的研究也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试图将当代认知转喻和隐喻理论应用于汉语服饰成语的分析,从而获得对汉语服饰成语的新理解。在此过程中,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有:统计法、比较法、图表分析法、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一方面,对研究对象进行概括;另一方面,利用数量的统计来说明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新的见解:一、通过对研究对象资料的搜集与比较,对服饰成语有了明确的了解...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 汉语服饰成语研究概况
    2. 汉语服饰成语转喻和隐喻研究的理论依据
    3. 研究方法和语料范围的界定
    4. 本文的结构框架
二、汉语服饰成语转喻的意义类别
    1. 部分指代整体的转喻映现
    2. 事件框架的转喻映现
    3. 范畴及其典型成员之间的转喻映现
    4. 范畴及其典型特征之间的转喻映现
三、汉语服饰成语隐喻的意义类别
    1. 汉语服饰成语与时空概念的隐喻映现
    2. 汉语服饰成语与自然景观的隐喻映现
    3. 汉语服饰成语与事物情状的隐喻映现
    4. 汉语服饰成语与发展变化的隐喻映现
    5. 汉语服饰成语与政治军事的隐喻映现
    6. 汉语服饰成语与文学艺术的隐喻映现
四、汉语服饰成语转喻和隐喻的产生机制
    1. 汉语服饰成语转喻和隐喻的心理基础
    2. 汉语服饰成语转喻和隐喻的生活经验
    3. 汉语服饰成语转喻和隐喻的文化偏好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转喻研究综述[J]. 庄冬伟.  科技信息. 2009(08)
[2]认知突显与隐喻相似性[J]. 王文斌,熊学亮.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8(03)
[3]成语的隐喻认知机制解读[J]. 刘凤花.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8(01)
[4]转喻研究在中国[J]. 唐小佳,史宝辉.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S1)
[5]转喻的类型及其认知理据[J]. 文旭,叶狂.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06)
[6]英汉成语中的隐喻模式及其隐喻机制的研究[J]. 李四清.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7]概念转喻的本质、分类和认知运作机制[J]. 张辉,孙明智.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03)
[8]隐喻和换喻的差别与联系[J]. 束定芳.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4(03)
[9]转喻的认知解释[J]. 董成如.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02)
[10]论隐喻的相似性基础[J]. 李佐文,刘长青.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博士论文
[1]汉语词汇隐喻的认知研究[D]. 刘扬锦.山东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转喻研究[D]. 王琳.山东大学 2008
[2]从认知角度看《论语》中的隐喻和换喻[D]. 王银娜.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
[3]动物词汇的隐喻意义构建[D]. 孔莹.河北师范大学 2005
[4]理解颜色隐喻[D]. 李丽雪.上海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714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714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3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