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18-19世纪西方语言学与扬州学派语言研究简论

发布时间:2023-04-22 07:57
  18-19世纪,世界范围内语言学研究最活跃,成就最显著的非西欧莫属,此时西方语言学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不约而同的是,中国传统语言学发展到扬州学派也可谓鼎盛。但是,为什么历史悠久的中国古代语言学在18-19世纪语言史研究转折的关键时期却与西方传统分道扬镳?为什么中国当时没有发展科学揭示汉语演变规律的历史语言学,而是把古音古义的研究推向巅峰,走完了传统小学尚古崇经的最后历程?其中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中西方语言本身的特点等,值得深入探讨。 论文除绪论外,分为四章。第一章比较西方语言学与扬州学派语言研究的背景,分别说明社会状况、思想背景及由此催生的教育与学术建制。 第二章对西方学者与扬州学派学者的语言研究进行比较。首先概述了中西方语言研究的情况,接着从语音学/音韵学、语义学、文字学、词源学、语用学、语法学角度对中西方语言研究进行了横向比较,并进一步搜集整理了中西方代表学者的研究情况。 第三章对西方语言学与扬州学派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比较。在语言理论方面,中西方显示出对语言和文字的起源、语言的演变、语音规律的探讨等的共同兴趣。但同时也指出了二者语言理论的相异之处,比如西方...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18-19 世纪西方语言学及扬州学派的概念及其界定
    1.2 选题理由及研究目标
    1.3 扬州学派研究概况
        1.3.1 扬州学派通论
        1.3.2 扬州学者专论
2 西方语言学与扬州学派语言学研究的背景比较
    2.1 社会状况比较
        2.1.1 欧洲各民族的独立统一与海外扩张对西方语言学的影响
        2.1.2 科学的发展对西方语言学的影响
        2.1.3 清朝的文化政策对扬州学派语言学的影响
    2.2 思想背景研究
        2.2.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影响下的西方语言学
        2.2.2 清朝学术思潮下的扬州学派语言学
    2.3 教育和学术建制比较
        2.3.1 西方学科建设与建制
        2.3.2 清朝教育与学术建制
3 西方学者与扬州学派学者的语言研究比较
    3.1 研究概况
        3.1.1 西方语言学研究概况
        3.1.2 扬州学派语言研究概况
    3.2 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横向比较
        3.2.1 语音学/音韵学
        3.2.2 语义学
        3.2.3 文字学
        3.2.4 词源学
        3.2.5 语用学
        3.2.6 语法学
    3.3 学者个案比较
        3.3.1 弗兰茨·葆朴(1791-1867)与王念孙(1744-1832)
        3.3.2 威廉·冯·洪堡特(1767-1835)与阮元(1764-1849)
4 西方语言学与扬州学派语言研究理论与方法比较
    4.1 语言理论上共同的兴趣
        4.1.1 语言和文字的起源
        4.1.2 语言的演变
        4.1.3 语音规律的探讨
    4.2 其他语言理论
        4.2.1 西方其他语言理论
            4.2.1.1 语言本体论
            4.2.1.2 普遍语言观
            4.2.1.3 语言和思维的内在同一性
        4.2.2 扬州学派其他语言理论
            4.2.2.1 关于标准语与地方语的关系
            4.2.2.2 关于语言的语法特性
            4.2.2.3 关于有声语言的先在性和第一性
    4.3 语言研究方法的比较
        4.3.1 西方历史比较法的兴盛
        4.3.2 “考据法” 影响下的扬州学派研究方法
            4.3.2.1 因声求义法
            4.3.2.2 以例求义法
            4.3.2.3 句式类比分析法
5 扬州学派语言研究的特点
    5.1 关于“中西方语言学研究特点”的著名论述
        5.1.1 胡适评清代学术
        5.1.2 王力评清代语言学的特点
        5.1.3 周法高论中国传统语言学的特点
        5.1.4 吕叔湘论中西语言研究传统的差异
    5.2 扬州学派语言研究的特点
        5.2.1 重经验轻理论
        5.2.2 重文字轻语法
        5.2.3 重本族语轻异族语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972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7972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0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