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罗伯聃《正音撮要》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2 03:59
  经过了明末清初天摹主教传教士汉学家对汉语研究的第一次高潮,19世纪西方人对汉语的学习进入—了第二次高潮。如果将这一时期进一步细分,又可以将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作为划分这一时期的重要时间点,“五口通商”后西方人关于汉语学习与研究的著作不仅在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在质量上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这是由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开埠后,进入中国的西方人明显增多,人口结构也更加复杂,传教士、外交官和商人都有学习汉语、使用汉语的需求。本文的研究对象英国外交官罗伯聃(Robert Thom,1807—1847)就在这一时期扮演了中西语言接触与交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本文将通过对罗伯聃及其作品《正音撮要》(The Chinese Speaker,1846)的个案研究,阐述其在19世纪中叶出版的必然性及其影响,力图对该书做出公允的评价。本文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前人在相关领域的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思路和创新性。第一章首先依据亨利·考狄(Henri Cordier,1849—1925)的《西人论中国书目》(Bibliotheca Sinica),通过整理书目中19世纪出版的著作对西方人的汉...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论文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3. 研究动机
    4. 研究思路与创新性
第一章 罗伯聃及《正音撮要》简介
    1.1 19世纪西方的汉语研究概述
    1.2 罗伯聃生平简介
    1.3 罗伯聃对汉语的认识
    1.4 《正音撮要》简介
第二章 《正音撮要》文献史研究
    2.1 罗伯聃《正音撮要》的版本
    2.2 罗伯聃《正音撮要》编写底本的选择
    2.3 《正音撮要》对《红楼梦》的译介
第三章 《正音撮要》的文本研究
    3.1 《正音撮要》中的北京话词语
    3.2 《正音撮要》中的词语翻译及其文化意义
    3.3 罗伯聃注音体系的选择
    3.4 罗伯聃注音体系的特点
    3.5 罗伯聃使用的是“北京官话”吗
第四章 罗伯聃《正音撮要》的影响
结语《正音撮要》的学术价值及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1. 罗伯聃生平大事记
    2. 汉语拼音方案、罗伯聃注音与威妥玛注音对照表
    3. 罗伯聃小传
    4. 《王娇鸾百年长恨》序言



本文编号:38276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8276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9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