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24 20:13
  自结构主义语言学之后,对语言的研究超越了对语言内部结构的分解。随着现代传播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人类学、文化学、语用学等新学科的发展,特别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兴起,翻译理论研究出现了从微观语言结构的比较研究到宏观语言文化背景的探索,从单一方向向多层次、多角度和跨学科方向演进。翻译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研究两种语言的音韵组合、字、词、句的种种不同,也开始注意到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这种超语言因素对两种以上语言互译的影响。 翻译的文化转向代表人物苏珊·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t),英国沃瑞克(Warwick)大学比较文学理论和翻译研究生院的教授、翻译家、诗人和文学家。作为翻译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文化翻译观”强调文化在翻译中的地位以及翻译对于文化的意义。以她为代表的文化学派对当代社会需求和翻译的总体状况进行了自觉的反思,提出了文化的翻译观。文化翻译观尤其对翻译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具体总结和归纳,把研究者的注意力从语言本身转向了更为广阔的文化领域。 苏珊·巴斯内特与安德里·勒费弗尔(AndréLefevere)合作的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

【文章页数】:13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Acknowledgements
致谢
Abstract
摘要
一、引言
    (一) 问题的由来
    (二) 对问题的思考
        1、解题的切入点
        2、解题的理论综述
二、比较研究的设计
    (一) 译本的选择
    (二) 原文及译本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代表性
        1、原文产生的时代
        2、裨治文的译本——晚清时期西方文化的传入
        3、民国的译本——民国时期的革命年代
        4、郭圣铭的译本——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5、赵一凡的译本——改革开放初期的新一轮民主化进程
        6、刘克苏的译本——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初期的平民参予文化
    (三) 应用语料库软件进行比较分析
三、比较研究的结果
    (一) 语言因素的比较分析
        1、词汇的比较分析
        2、句子层面的比较分析
        3、篇章的比较分析
    (二) 非语言因素的比较分析
        1、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
        3、权力集团
        4、文化地位
四、对本研究的科学分析
    (一) 历史唯物主义
    (二) 翻译历史观的科学性
        1、翻译的社会性
        2、翻译的继承性
        3、翻译的革命性
        4、翻译的交叉性
    (三) 以翻译的历史观理解翻译活动
        1、翻译的选材
        2、翻译的策略
        3、翻译的目的
        4、翻译的标准
五、结论
六、附录
    (一) 《独立宣言》羊皮卷及各个中译本
    (二) 数据整理
七、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909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909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9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