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维吾尔语、汉语、英语味觉词比较研究 ——以“酸、甜、苦、咸”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20 04:56
  语言中词汇的产生和变化与人们对世界万物的体验息息相关,味觉感受是人类在面对世界的最初阶段就有的生理本能反应,于是各种语言中都产生了味觉词语。这一词从产生到发展演变,从本义到引申义,意义已经十分丰富。词汇的意义在发展的过程中总是受到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甚至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显然,味觉词从单纯对味觉感受的描述到承载丰富的含义,这个过程中也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地域、精神、情感、语言自身的变化和味觉词的本义、引申义的形成都有着多方面的联系。文化只有在相互碰撞中方能清晰;语言只有在比较中才能窥探出民族文化心理的差异。不同语言之间的比较研究总能让人们了解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民族思维方式和认知过程。本文以基本味觉词—酸、甜、苦、咸为切入点,比较分析了阿尔泰、汉藏、印欧三种语系的代表语言:维吾尔语、汉语、英语三种语言中的味觉词,从它们的词典释义、文化意义、认知方式等角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解释。写作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三种语言中味觉词的比较得出其背后所隐藏的饮食文化差异、生产生活习惯差异、精神体会差异、心理联想差异等,及差异所产生的根源;...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论文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
        1.1.1 研究价值及意义
        1.1.2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2 维语、汉语、英语味觉词研究现状
        1.2.1 与维、汉、英"味觉词"相关的研究成果
        1.2.2、维、汉、英"味觉"类词语研究前景
第二章 维、汉、英语味觉词词典释义
    2.1 味觉及味觉词的界定
    2.2 维吾尔语味觉词词典释义
        2.2.1 (?)y(?)yk、(?)y(?)ymεl、a(?)(?)iq
        2.2.2 a(?)(?)iq
        2.2.3 tatliq
        2.2.4 tuzluq
    2.3 汉语味觉词词典释义
        2.3.1 酸
        2.3.2 甜(甘)
        2.3.3 苦
        2.3.4 咸
    2.4 英语味觉词词典释义
        2.4.1 sour
        2.4.2 sweet
        2.4.3 bitter
        2.4.4 salty
第三章 维、汉、英语味觉词文化意义比较
    3.1 维语味觉词的文化意义分析
        3.1.1 (?)y(?)yk/(?)y(?)ymεl
        3.1.2 α(?)(?)iq
        3.1.3 tatliq
        3.1.4 tuzluq
    3.2 汉语味觉词文化意义分析
        3.2.1 酸
        3.2.2 甜
        3.2.3 苦
        3.2.4 咸
    3.3 英语味觉词文化意义
        3.3.1 sour
        3.3.2 sweet
        3.3.3 bitter
        3.3.4 salty
    3.4 维、汉、英味觉词文化意义之比较
        3.4.1 "tfytfyq/atftfiq"、"酸"、"sour"的文化意义比较
        3.4.2 "tatliq"、"甜"、"sweet"的文化意义比较
        3.4.3 "atftfiq"、"苦"、"bitter"的文化意义比较
        3.4.4 "tuzluq"、"咸"、"salty"的文化意义比较
第四章 维、汉、英语味觉词隐喻认知比较
    4.1 维吾尔语味觉词隐喻认知分析
        4.1.1 tfytfyk的隐喻认知分析
        4.1.2 atftfiq的隐喻认知分析
        4.1.3 tatliq的隐喻认知分析
        4.1.4 tuzluq的隐喻认知分析
    4.2 汉语味觉词隐喻认知分析
        4.2.1 "酸"隐喻认知分析
        4.2.2 "甜"隐喻认知分析
        4.2.3 "苦"隐喻认知分析
        4.2.4 "咸"的隐喻认知分析
    4.3 英语味觉词隐喻认知分析
        4.3.1 "sour"的隐喻认知分析
        4.3.2 "sweet"的隐喻认知分析
        4.3.3 "bitter"的隐喻认知分析
        4.3.4 "salty"的隐喻认知分析
    4.4 维、汉、英味觉词隐喻认知之比较
        4.4.1 思维方式之比较
        4.4.2 对饮食文化的重视程度之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维语味觉词语及其文化意义[J]. 靳焱,彭凤.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6)
[2]议维吾尔语词义的修辞引申[J]. 沙文杰.  语言与翻译. 2009(02)
[3]维吾尔族味觉词概念结构及文化探析[J]. 彭凤.  东方论坛. 2008(01)
[4]论汉语熟语的审美功能及其语用意义[J]. 王岩.  汉字文化. 2007(06)
[5]汉英味觉词文化学浅析[J]. 江宏.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4)
[6]汉英“味觉”隐喻共性分析[J]. 王英雪.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7]“大同小异”:通感修辞格的英汉对比[J]. 王君.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8]析维吾尔族饮食文化中的民族性格[J]. 李国平.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7(01)
[9]谈“味”觉词的转义与转域[J]. 杨岩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7(02)
[10]跨感官感知与通感形容词研究[J]. 杨波,张辉.  外语教学. 2007(01)

博士论文
[1]维吾尔象征词及其文化含义[D]. 阿不力米提·优努斯.新疆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汉英“味觉”类词语对比研究[D]. 尹文婷.云南师范大学 2009
[2]汉语饮食味觉词语及其文化义探析[D]. 张军.内蒙古大学 2008
[3]英汉味觉范畴隐喻对比研究[D]. 王银平.广西师范大学 2008
[4]汉语通感研究[D]. 黄伟华.四川师范大学 2007
[5]从认知角度看基本情感的汉语表达[D]. 翟艳.华东师范大学 2006
[6]汉语感官词模糊性与隐喻研究[D]. 娄爱华.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6
[7]汉英“甜”和“苦”味觉隐喻对比[D]. 尚芳.华中师范大学 2006
[8]汉语味觉词的文化审视[D]. 张靖华.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52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352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d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