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蒙古国留学生汉语感叹词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7 06:25
  汉语感叹词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在汉语学习和口语表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多种原因,感叹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处于比较薄弱的位置,相关研究较少,这也导致了外国留学生在汉语感叹词的习得过程中一直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前人对于感叹词的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发展汉语》口语教材中涉及到的感叹词为语料,针对蒙古国在华留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对蒙古国留学生感叹词习得情况以及教师感叹词教学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对蒙感叹词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同时以此进行教学设计。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文章的选题缘起、选题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对蒙汉语感叹词教学现状的调查,从教师教学与学生习得两方面展开调查。第三部分为对蒙汉语感叹词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第四部分以前文的研究为基础,提出了三条具体的教学建议并进行了教学设计。第五部分为结语,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本次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蒙古国留学生汉语感叹词教学研究


问卷题目平均正确率统计

感叹词,叹词,留学生,试题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图1-2问卷题目中错选频率前四位的感叹词从问卷统计结果数据分析显示,中高级阶段学生试题平均正确率为54.5%,高于初级阶段的46.2%,证明经过更长时间地汉语教学和语言环境适应,留学生的叹词水平确实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整体对于叹词的掌握仍略显不足。在问卷答案中,错选频率前四位的感叹词依次是“氨、“哦”、“哎”、“嗯”。这些叹词是在前期汉语学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叹词,也是留学生最为熟悉的几个叹词。实际上,留学生对于感叹词“氨的掌握情况是最好的,了解的义项较多,但也因此存在很多“氨的误用现象。很多留学生会在不知道选择什么感叹词的情况下滥用“氨,所以造成了大范围的错寻氨的现象出现。留学生对于叹词表示领会、醒悟的义项印象较深,例如“嗯”表示答应、知道,“哦”表示明白、应诺的义项等在问卷中的正确率都不错。对于课本中学习过的叹词释义也掌握较好,例如在表示惋惜、后悔时偏好使用“唉”,使用“咦”表示惊奇、疑问。但在“哼”、“喂”、“哎呀”和“哎呦”等词的释义和区分中不太理想,同时对于很多叹词义项的理解过于单一。在语音方面,问卷中23-31题主要考察留学生对于感叹词发音的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叹词研究综述[J]. 黄弋桓.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8(07)
[2]留学生汉语叹词“啊”的听辨感知研究及教学建议[J]. 杨镇遥.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7(08)
[3]留学生汉语招呼言语行为研究及教学探讨[J]. 刘文攀.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6(08)
[4]基于听辨实验的留学生汉语声调感知研究[J]. 吴燕萍.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3(08)
[5]对外汉语叹词教学研究[J]. 李丹青.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1(06)
[6]论叹词形义关系的原始性[J]. 马清华.  语言科学. 2011(05)
[7]从英汉感叹词的语用功能看语用内涵[J]. 舒昭.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2)
[8]论叹词“啊”的语用功能[J]. 郑岚心.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8(12)
[9]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述评[J]. 肖亚丽.  广西社会科学. 2006(12)
[10]现代汉语叹词的特点及对外汉语叹词教学[J]. 杨子菁.  海外华文教育. 2003(03)

硕士论文
[1]基于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韩国留学生汉语叹词教学研究[D]. 郭媛媛.辽宁师范大学 2018
[2]东南亚留学生汉语常用感叹词习得研究[D]. 刘燕.福建师范大学 2014
[3]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叹词习得情况考查及偏误分析[D]. 楚昊舒.吉林大学 2013
[4]美国留学生汉语感叹词习得研究[D]. 姚远.华中师范大学 2012
[5]针对泰国学生的汉语感叹词教学研究[D]. 李潇一.云南大学 2012
[6]现代汉语叹词研究[D]. 肖丽华.汕头大学 2011
[7]叹词“哦”的语义及其制约因素研究[D]. 丁倩.暨南大学 2010
[8]留学生汉语招呼言语行为研究及教学探讨[D]. 张汉娇.暨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11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11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4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