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现代汉语名词褒贬色彩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7 13:41
  词义包括概念义和色彩义,二者都可以表达对外界的臧否褒贬。前者如“慈祥”“劣绅”,这是由概念义本身体现的褒贬义。后者如“称号”“戏子”,这是由人赋予附加在概念义之上的,即褒贬色彩义。本文以现代汉语名词的褒贬色彩义为研究对象,从褒贬色彩义的界定、辨识、褒贬色彩义所依附的概念义义点分析几个方面展开讨论。文章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梳理研究现状,交代本文的研究材料来源、研究方法及研究价值。第二部分分析了词的褒贬色彩义的具体内涵。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词的褒贬色彩义进行界定。首先,分析了褒贬色彩义与“感情”“态度”“评价”的关系,明确了“感情”“态度”“评价”都可以表达褒贬倾向;其次,梳理以往词义研究中与本论题“褒贬色彩义”相关的及本无关但缠夹不清的一些概念及认识,廓清“褒贬色彩义”概念;最后,根据褒贬色彩义自身的性质——依附性、稳定性、社会性对其进行界定。第三部分通过举例分析探讨褒贬色彩义的辨识方法。主要从构词语素的意义、词的概念义和词的语言运用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从语素义方面辨识褒贬色彩义,主要考察语素义自身是否具有褒贬评价,依此可以把大部分概念义褒贬与褒贬色彩义区别开...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现代汉语名词褒贬色彩义研究


“保护伞”的使用频次图

贬义,语料,褒义,语料库


第三章名词褒贬色彩义的辨识21图3-1“保护杀的使用频次图BCC语料库中记载“保护杀的用法最早是在1956年,最开始以贬义用法运用于语言交际。一直到1994年,第一次出现褒义用法,仅为一条。2000年,出现褒义用法的部分语料。之后存在褒贬用法并存的情况,但是褒义用法的语料数量远远少于贬义用法的语料数量。在其历时阶段稳定的贬义用法基础上,我们探讨“保护杀的贬义色彩。【辩护士】辩护士:为某人或某种观点、行为等进行辩护的人(多含贬义)。我们运用BCC语料库历时检索系统从历时层面考察“辩护士”的语用环境。图3-2“辩护士”的使用频次图检索其历时使用的情况,发现“辩护士”的用法集中于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20世纪60年代末。进入21世纪之后,已没有记载“辩护士”使用的语料。我们选取其使用高峰期的255条语料进行考察,发现皆为贬义用法。如“资本主义的辩护士”“富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褒贬义词和褒贬陪义词[J]. 郭佳兴,袁世旭.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2]汉语词语的感情色彩及其修辞效果[J]. 张昕,尚春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3]词语感情色彩的界定及分类刍议[J]. 谢晓晖.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06)
[4]义位组合的对立异化研究[J]. 郑振峰,袁世旭.  语文研究. 2015(04)
[5]试论感情色彩词的界定、判定与表现方式[J]. 郭伏良,涂佳楠.  宜春学院学报. 2015(07)
[6]浅析义素分析法在现代汉语各领域中的应用[J]. 鞠艳清.  文教资料. 2014(30)
[7]汉语词汇语义单位的隐性主体配价[J]. 张静.  语文建设. 2014(14)
[8]现代汉语词汇褒贬陪义的构成及古今比较[J]. 邹连.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10)
[9]新时期以来词语感情色彩的发展变化[J]. 黄彩玉.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10]对外汉语学习词典释义问题探讨——国内外二语学习词典的对比研究[J]. 章宜华.  世界汉语教学. 2011(01)

博士论文
[1]汉语词汇负面义研究[D]. 黄红娟.暨南大学 2010
[2]动作义位释义的框架模式研究[D]. 于屏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新时期词义感情色彩发展变化研究[D]. 段颖超.青岛大学 2018
[2]现代汉语含褒贬陪义词语的释义研究[D]. 郭佳兴.河北师范大学 2017
[3]《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情态陪义词语研究[D]. 宋扬.黑龙江大学 2017
[4]现代汉语组合结构中的语义褒贬化研究[D]. 乔兴便.南京师范大学 2017
[5]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及色彩义教学[D]. 李航.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6]中文文本褒贬倾向性分类研究[D]. 朱万山.北方工业大学 2015
[7]改革开放以来汉语词义褒贬色彩变化研究[D]. 吴晓雪.黑龙江大学 2014
[8]《现代汉英词典》与《现代汉语词典》情态陪义标注比较研究[D]. 庞彩.山东师范大学 2012
[9]现代汉语性质词的基元释义研究[D]. 李小敏.南京师范大学 2012
[10]现代汉语词语褒贬义研究[D]. 吕禾.黑龙江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612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12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c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