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最新词语透析 ——以2009、2010年出现的新词语为例

发布时间:2022-08-13 11:5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空前活跃,新事物、新观念大量涌现,随之产生了大量的新词语。新词语不仅有着鲜明的时代性,折射出社会的变迁,同时也反映出词语发展的规律。本课题以2009、2010年新词语为研究对象,结合新词语突出的特点——创造性,来探讨新词语的音节特点、构词方式、造词方法、语义色彩和社会文化背景。希望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运用新时代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思想,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从研究新词语的必要性谈起,对于本文的研究做了一个界定,梳理了新词语研究的三个阶段:兴起、发展、繁荣,概括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简要地介绍本文语料的来源、研究的方法等。第二章,新词语的音节特点。通过对比06年—08年不同音节词语所占的比例,得出结论现阶段三音节新词语占优势,并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1.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灵活多样;2.汉语中有某些语素的构词能力大大增强了;3.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更加得深刻了,表述也更加准确生动了。第三章,新词语的构词方式及造词方法。新词语的类型主要有单纯词、合成词、字母词和数字词。合成词分为复合式合成词和附加式合成词。复合式包...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2 新词语的界定
    1.3 新词语研究的发展阶段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新词语的音节特点
    2.1 三音节词语占优势
    2.2 新词语音节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章 新词语的构词方式及造词方法
    3.1 新词语的构词类型及方式
    3.2 新词语的造词方法
第四章 新词语的色彩体系
    4.1 新词语的形象色彩
    4.2 新词语的感情色彩
    4.3 新词语的语体色彩
    4.4 新词语的时代色彩
第五章 新词语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5.1 新词语涉及的社会领域
    5.2 新词语反映的社会心理
    5.3 新词语反映的社会文化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新词与流行语的采录和界定[J]. 邹嘉彦,游汝杰.  语言研究. 2008(02)
[2]当代汉语词素义的发展演变机制探析[J]. 张小平.  汉字文化. 2008(01)
[3]语义分析与语法分析结合 理性思维与具象思维兼容——关于汉语复合词结构认知与研究的思考[J]. 苏宝荣.  语文研究. 2008(01)
[4]试论新词新语的消长对当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J]. 杨文全,杨绪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5]汉语新词语产生的动因分析[J]. 芦秀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S1)
[6]“双赢”及相关仿造词论析[J]. 金焱焱.  中州大学学报. 2006(04)
[7]新时期汉语新词语的变化特点及原因[J]. 张秀霞.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07)
[8]概念整合对幽默言语的阐释力[J]. 刘敦萍.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04)
[9]沪上校园新词语的构成、来源及结构方式[J]. 齐沪扬,邵洪亮.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10]流行词语的产生途径及发展趋势[J]. 黎昌友.  广西社会科学. 2006(03)

博士论文
[1]汉语新词语词群现象研究[D]. 刘吉艳.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8
[2]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 刘晓梅.厦门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多维视角下的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 孔晓伟.重庆师范大学 2009
[2]1990-2002年间的经济类新词透析[D]. 袁园.南京师范大学 2006
[3]新词:论定中式复合名词的构词模式与构造过程[D]. 胡睿.东北师范大学 2006
[4]新时期旧词新义研究[D]. 宋培杰.华中科技大学 2004
[5]现代汉语二十年新词语管窥[D]. 何苗.西南师范大学 2002
[6]旧词新义研究[D]. 申雅辉.广西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6769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769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4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