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评价理论视角下“中国梦”新闻语篇中态度资源的积极话语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08 07:04

  本文关键词:评价理论视角下“中国梦”新闻语篇中态度资源的积极话语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国梦”口号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与“中国梦”相关的社论新闻也得到了学术界不同学科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从语言学视角看,“中国梦”新闻语篇包含丰富的评价资源,表达了评论者自身和所代表社会团体的态度倾向,对正能量的传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从国家话语体系建设角度来看,“中国梦”新闻语篇中语言的积极话语建构模式对中国国家国家话语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已有学者对“中国梦”的隐喻特征和国家身份建构过程进行了初探。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将继续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意义中的评价意义出发,通过分析“中国梦”新闻语篇中态度资源的实现方式和分布情况,深入探究“中国梦”的内涵和社会意义。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意义基础上,Martin(2000)提出了语言评价系统。评价系统视角下的语篇分析接触了语言元功能不能完全阐释的人际成分,能够深入探究语言背后评价主体的情感和态度,为话语分析提供了新的尝试。其中,态度是评价系统的核心,包含情感、评判和鉴赏三个子系统,三者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映评价主体的态度倾向。而在本研究中,评价系统为“中国梦”新闻语篇价值取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进一步增强了语篇分析的理据性。鉴于评价理论和积极话语分析存在着共同基础,本研究将评价理论应用于积极话语分析,以新的视野探究新闻语篇的和谐意义。本研究选取2013年至2015年期间于英文版China Daily和Xinhua News Agency上的发表的30篇评论类新闻语篇作为语料,以评价理论为框架,在积极话语分析视角下,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探究新闻语篇中“中国梦”的内涵和社会意义。首先,本研究借助词频检索、词性标注等手段,结合语义和语境分析,从词法、句法、语义、修辞等不同维度识别语料中的态度资源,分析“中国梦”新闻话语的建构模式。然后,本研究运用评价标注工具UAM corpus tool对态度资源进行多次标注,对态度资源的整体特征、极性和显性/隐性分布情况进行定量统计。最后,在定性识别和定量统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国梦”新闻语篇的价值取向,总结新闻语篇中“中国梦”的内涵和社会意义,探究评价主体如何在读者和作者的互动中推销评价,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研究发现,语料中态度资源占总评价资源的68.53%,主要通过词汇、句法、语义、修辞等显性和隐性等手段来实现。态度子系统中,鉴赏资源为69.97%,比例最大,评判资源占23.11%,仅涉及较少的情感资源。语料汇中大量的正面态度资源肯定了“中国梦”的积极意义。虽然,语篇中有较少的负面评价词汇,但基本出现在否定句式中,反而加强了正面评价的力度,传达了“中国梦”的积极话语意义,与正面评价共同建构了语篇的积极话语模式,阐释了英语新闻语篇中“中国梦”在集体主义关照下“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内涵,体现“中国梦”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本研究从评价视角分析“中国梦”新闻语篇的积极意义,从语言层面挖掘评论类新闻的意识形态价值,为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的构建寻求语言学依据。今后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化研究视角,借鉴国内外对“中国梦”国家话语新的研究成果,尝试从修辞、语用,乃至是传播学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地探究“中国梦”新闻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中国梦 新闻语篇 评价理论 积极话语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05
【目录】:
  • Abstract in Chinese4-6
  • Abstract in English6-13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3-19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3-14
  • 1.2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14-15
  • 1.3 Research Questions15
  • 1.4 Research Methodology15-17
  • 1.5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7-19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9-27
  • 2.1 Previous Studies on News Discourse19-21
  • 2.2 Previous Studies on Chinese Dream21-23
  • 2.3 Previous Studies on 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23-27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7-42
  • 3.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Appraisal Theory27-31
  • 3.2 Attitude System31-39
  • 3.2.1 Subsystem of Attitude32-36
  • 3.2.2 Explicitness/Implicitness36-38
  • 3.2.3 Polarity38
  • 3.2.4 Interaction38-39
  • 3.3 Appraisal Theory and 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39-42
  • Chapter Four A 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of Attitudinal Resources inChinese Dream News Discourses42-68
  • 4.1 The Realizations of Attitudinal Resources42-52
  • 4.1.1 The Realizations of Affect Resources48-49
  • 4.1.2 The Realizations of Judgement Resources49-50
  • 4.1.3 The Realizations of Appreciation Resources50-52
  • 4.2 The Distribution of Attitudinal Resources in the Selected News Discourses52-57
  • 4.2.1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ubsystem of Attitudinal Resources53-54
  • 4.2.2 The Polarity Distribution of the Attitudinal Resources54-56
  • 4.2.3 The Implicit/Explicit Distribution of Attitudinal Resources56-57
  • 4.3 The Connotations and Social Values of Chinese Dream in the Selected NewsDiscourses57-68
  • 4.3.1 The Connotations of Chinese Dream in the Selected Discourses58-62
  • 4.3.2 The Social Values of Chinese Dream in the Selected Discourses62-68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68-72
  • 5.1 Research Findings68-70
  • 5.2 Research Implications70-71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71-72
  • Bibliography72-75
  • Acknowledgements75-76
  • About the Author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颐武;;《春天里》《老男孩》:中国梦在期待新的高度[J];中关村;2011年01期

2 郁茂;咏梅;;我的中国梦[J];中国人才;2013年01期

3 张莹;;电影里的“中国梦”[J];对外传播;2013年02期

4 郁茂;咏梅;;我的中国梦[J];人事天地;2013年04期

5 一清;;我的梦——中国梦[J];石油沥青;2013年03期

6 ;“中国梦”的畅想[J];文史春秋;2013年04期

7 李少金;;美丽中国梦[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8 于运全;孙敬鑫;;做好“中国梦”的中国解读[J];对外传播;2013年07期

9 一清;;我的梦——中国梦[J];商周刊;2013年14期

10 关世辉;;祝福中国梦[J];民族音乐;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儒杰;;发展与公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价值取向[A];“公平、公正、平等: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韩庆祥;王海滨;;中国梦:根本前提、精神实质和实现路径[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3 许志功;;以党的科学理论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颜晓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包含倡导劳动[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柳洁;;以行业梦托起中国梦[A];浙江盐业(2013年第4期总第153期)[C];2013年

6 李仕湘;;我的中国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7 方晓;;“中国梦”与中国外交:世界贡献 中国打造[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8 李德顺;;中国梦的主体性意蕴[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9 熊炜;;围绕中国梦思想,推进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研究[A];第五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祁敬宇;;刍议大国崛起中的金融问题——兼议金融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作用[A];第五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萍;“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08年

2 秦毅;1.9%绝不是中国梦[N];中华建筑报;2009年

3 郭英剑;“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区别在哪里[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4 毛颖颖;让每个人都有一个“中国梦”[N];北京日报;2010年

5 张红;呼唤“中国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6 本报记者 张骏 王海燕;“中国梦”触动了我们内心激情[N];解放日报;2012年

7 李思辉;温故《一九四二》,憧憬“中国梦”[N];光明日报;2012年

8 本报评论员;唯有实干,才能实现中国梦[N];湖南日报;2012年

9 邓佑标;“中国梦”,我们一路追逐[N];解放军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夏斌;“中国梦”必将成为时代强音[N];解放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苹;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娄银梅;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山;“中国梦”的理论渊源与内涵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2 韩校;“中国梦”学理框架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3 高丽娜;践行群众路线对实现中国梦的当代价值[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4 李雨泽;科技因素对实现“中国梦”的影响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5 李娇;习近平的“中国梦”解析[D];渤海大学;2015年

6 卞浩tD;“中国梦”的价值及其世界认同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7 茹梦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李慧慧;习近平群众观初探[D];长安大学;2015年

9 闫新鸽;中国梦的大众指向与大众化路径[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邱启光;中国梦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逻辑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评价理论视角下“中国梦”新闻语篇中态度资源的积极话语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1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431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a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