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中美空难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09 15:20

  本文关键词:中美空难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批评话语分析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批评话语分析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分析工具,致力于探究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新闻语篇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媒介,必定带有特定的意识形态,因此一直是批评话语分析领域学者们的研究兴趣所在。诸多学者和研究者们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分析了包括政治语篇、政治演讲、经济语篇在内的各种题材的语篇,然而对看似公正客观的空难新闻的研究较少。本文立足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尝试将批评话语分析运用到空难新闻语篇的研究当中,主要从词汇选择、及物性、情态三个方面对从《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选取的共十七篇空难新闻报道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这些空难新闻报道是否含有某种意识形态?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所体现的意识形态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有哪些?(2)《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的记者是如何表达隐含的意识形态的?当报道同一事件时,《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喜爱采用何种语言手段?本研究从《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共选取十七篇2014年的空难新闻报道进行批评话语分析。在文本描写阶段,主要通过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词汇选择、及物性、情态三个方面分析空难新闻语篇的语言特征。在语篇阐释阶段,从信息来源分析空难语篇的生成与话语实践的关系。在语篇解释阶段,从《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两个新闻媒体的机构背景,空难对两国造成的社会影响来探究意识形态差异产生的原因。通过对十七篇空难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有以下几点发现:首先,看似公正客观的空难新闻报道实则被记者嵌入了隐含的观点态度和意识形态。《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的机构背景、空难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其他的社会文化因素的综合导致了不同意识形态的产生。其次,在新闻语篇制作的过程中,记者通过选择词汇,及物系统的六大过程,情态动词以及消息来源将隐含的意识形态嵌入语篇中。《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记者均灵活地运用各种语言手段,以保证新闻报道里所传递出的信息符合他们所代表的观点和立场。本文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研究空难新闻语篇的新视角,并扩大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围。应用意义在于此研究有助于培养和提高读者的批评阅读意识。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 系统功能语法 空难新闻报道 意识形态 《中国日报》 《纽约时报》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H15
【目录】:
  • Acknowledgments4-5
  • Abstract5-7
  • 摘要7-12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2-17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2-13
  • 1.2 Research Significance13-14
  • 1.3 Research Purposes and Questions14-15
  • 1.4 Thesis Structure15-17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7-27
  • 2.1 Previous Studies on CDA17-23
  • 2.1.1 Studies on CDA abroad17-21
  • 2.1.2 Studies on CDA at Home21-23
  • 2.2 Studies on News Reports from CDA Perspective23-27
  • 2.2.1 Previous Studies on News Reports from CDA Perspective Abroad23-25
  • 2.2.2 Previous Studies on News Reports from CDA Perspective at Home25-27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7-37
  • 3.1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DA and SFG27-28
  • 3.2 Fairclough's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28-31
  • 3.3 Halliday's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31-32
  • 3.4 Analytic Tools32-37
  • Chapter Four Research Design37-42
  • 4.1 Data Collection37-39
  • 4.2 Research Procedures39-42
  • Chapter Five Critical Analysis of Sample News Reports42-71
  • 5.1 Descriptive Stage42-64
  • 5.1.1 Lexical Choice42-50
  • 5.1.2 Transitivity50-61
  • 5.1.3 Modality61-64
  • 5.2 Interpretive Stage64-68
  • 5.3 Explanative Stage68-71
  • Chapter Six Conclusion71-75
  • 6.1 Major Findings71-73
  • 6.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73-75
  • Works Cited75-79
  • Publications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宗杰;侯松;;批评话语研究的超学科与跨文化转向——以文化遗产的中国话语重构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2 吴宗杰;;话语与文化遗产的本土意义建构[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3 丁建新;廖益清;;断裂的语篇:童话叙事中隐性对话的批评性分析[J];外语学刊;2007年05期

4 支永碧;;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新动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3期

5 辛斌;;《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转述方式和消息来源的比较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03期

6 辛斌;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7 丁建新,廖益清;批评话语分析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8 辛斌;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批评语言学[J];现代外语;1996年01期

9 陈中竺;语篇与意识形态:批评性语将分析──对两条罢工新闻的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10 陈中竺;批评语言学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文娟;灾难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中美空难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5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435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5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