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miR-126、EGFL7和微血管密度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7-03-20 10:10

  本文关键词:miR-126、EGFL7和微血管密度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低于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但恶性程度最高,病情发展快,且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指标,疾病发现时多已为中晚期,死亡率居妇科肿瘤疾病的第一位,目前国内外有关卵巢癌的研究众多,然而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卵巢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70%患者在确诊时已出现腹水、恶病质等远处转移晚期症状。卵巢癌预后差,虽然通过手术和化疗等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但5年生存率仍较低,仅在30%左右。因此,卵巢癌是威胁广大女性生命健康的妇科肿瘤疾病。大多数卵巢癌起源于卵巢上皮组织,其中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占卵巢癌总数的75%-90%。因此,研究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和发展机制,找寻有效、敏感的标记物及治疗靶点、改善患者预后目前仍然是卵巢癌研究最重要的目标。microRNA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长21~25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通过与其靶mRNA分子3’端非编码区域(3'-UTR)互补配对使目标mRNA分子受到翻译水平调控或直接导致其降解,来参与调控细胞生长分化、能量代谢、凋亡等各个重要而基本的细胞生理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microR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预后密切相关。在卵巢癌中microRNA也发挥重要作用,如miR-21[64]、miR-181a[65],其中miR-181a通过作用于其功能靶点Smad7,促进TGF-β介导上皮间质转化信号通路参与卵巢癌的侵袭、转移过程。而miR-126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下调,可能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但其在卵巢癌中的研究在国内外甚少且存在差异。类表皮生长因子域7(EGFL7)是在内皮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因子,在多种实体肿瘤中表达均增高,但其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作用国内外鲜有研究。miR-126基因定位于EGFL7基因7号内含子内,同时在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等研究资料中提示EGFL7也是miR-126的靶基因。本研究通过q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miR-126、EGFL7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情况,及与微血管密度表达的相关性,以探讨miR-126和EGFL7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希望能为上皮性卵巢癌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目的研究不同卵巢上皮组织中miR-126、EGFL7和微血管密度的表达,探讨它们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病机制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三者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对象和实验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三附属医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手术标本89例,正常组21例,良性组23例,恶性组45例。其中正常组卵巢取材于因良性宫体疾病行附件切除患者;恶性组卵巢组织取材于术前未行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按FIGO2008分期标准:Ⅰ、Ⅱ期12例,Ⅲ、Ⅳ期33例;低分化25例,中分化11例,高分化9例;浆液性囊腺癌29例,粘液性囊腺癌8例,子宫内膜样癌4例,透明细胞癌4例;有淋巴结转移31例,无淋巴结转移14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患者年龄27-73(47.6±5.5)岁。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及受试者同意后进行收集。2.研究方法:对上述89例卵巢组织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miR-126 mRNA的表达,对其中45例卵巢癌组织中EGFL7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对上述89例卵巢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GFL7蛋白和微血管密度(CD34)的表达。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miR-126相对表达量以M(P25-P75)表示,余定量资料以x±s表示。非正态定量资料比较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组间比较用Nemeyi法);定性资料比较用χ2检验;正态定量资料多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LSD-t法)、两组比较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秩和spearman法、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分析。检验水准a=0.05,组间两两比较时检验水准a'=a/比较次数=0.0167。结果l.miR-126 mRNA在正常组、良性组、恶性组中的表达量分别为2.865(1.491~4.879)、1.339(0.904~2.099)、0.310(0.209~0.858),存在显著差异(P0.001)。其中在正常组、良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组、恶性组;良性组、恶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EGFL7蛋白表达阳性染色位于细胞浆,不仅位于血管内皮细胞中,在肿瘤组织上皮细胞中也存在。EGFL7蛋白在正常组、良性组、恶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81%(5/21)、52.17%(12/23)、93.33%(42/45),存在显著差异(P0.001)。其中在正常组、良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在正常组、恶性组;良性组、恶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3.CD34蛋白表达阳性代表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的检测。微血管密度在正常组、良性组、恶性组中的检测值分别为6.133±2.090、11.478±2.337、21.893±3.223,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4.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 mRNA的表达、EGFL7 mRNA的表达和MVD的检测均与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 mRNA与EGFL7 mRNA表达呈负相关(r1=-0.413;P=0.005);EGFL7 mRNA与MVD表达呈正相关(r2=0.362,P=0.015);miR-126 mRNA与MVD表达呈负相关(r3=-0.909,P0.001)。结论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异常低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2.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GFL7及微血管密度异常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3.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和EGFL7的表达呈负相关,EGFL7和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呈正相关,miR-126和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呈负相关,提示这三者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共同参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 miR-126 EGFL7 MVD 免疫组化 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31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4
  • 中英文缩略词14-15
  • 1 引言15-17
  • 2 实验标本、试剂及仪器17-20
  • 3 实验方法20-26
  • 4 实验结果26-32
  • 5 讨论32-37
  • 6 结论37-38
  • 附图38-40
  • 参考文献40-45
  • 综述部分 EGFL7基因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45-70
  • 参考文献64-70
  • 临床实践技能训练70-78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78-79
  • 致谢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娄艳辉;杨兴升;王福玲;钱金花;黄煜;;miR-2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Li Zhou;Jian Li;Yu-Pei Zhao;Jun-Chao Guo;Quan-Cai Cui;Wei-Xun Zhou;Tai-Ping Zhang;Wen-Ming Wu;Lei You;Hong Shu;;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domain 7 in pancreatic cancer[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14年05期


  本文关键词:miR-126、EGFL7和微血管密度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57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d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