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疗效评价

发布时间:2017-03-20 10:04

  本文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疗效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切口妊娠(CSP)的临床疗效,探索其有效性、安全性。资料和方法:25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来自遂宁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病例,均明确诊断为CSP:育龄期女性,有剖宫产史、停经史,血β-HCG值升高,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显示子宫剖宫产瘢痕处可见孕囊或混合性包块,周边可见明显血流信号,孕囊或包块与瘢痕处浆膜之间肌层菲薄(厚度范围1-13mmm)。其中21例患者HIFU治疗前未接受任何治疗,4例患者入院前曾行清宫术,术后表现为阴道持续流血或血β-HCG值下降不理想。25例患者在镇静镇痛下行HIFU治疗,采用缩宫素20U+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辅助,焦点放置在受精卵着床处胚胎组织,从深面至浅面,逐点逐层进行辐照,治疗功率200-400W,平均功率378±33W。根据治疗中胚胎组织回声变化情况、血流信号是否减少及超声造影(六氟化硫微泡1.5-2ml静推)是否存在无灌注区来决定终止治疗时机,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并发症。HIFU治疗后为缩短胚胎组织吸收时间,18例患者于治疗后2-6天分别行清宫术1次,4例患者因治疗前已清宫及3例因胚胎组织体积小均未行清宫术,记录清宫术中出血量,与既往文献中其它治疗方式联合清宫术时的出血量对比分析。HIFU治疗前、治疗后第2天及第7天检测血清β-HCG值,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随访治疗后患者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月经复潮时间,血β-HCG值降至正常所需时间。结果:1.HIFU治疗即刻疗效评价6例患者HIFU治疗前孕囊内见原始心管搏动,治疗后搏动消失;20例患者机载超声显示受精卵着床处胚胎组织内可见团状强回声变化,5例有明显的整体稍强回声变化;25例患者CDFI显示胚胎组织处血流信号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治疗后超声造影可见胚胎组织无造影剂灌注或低造影剂灌注区明显。2.清宫术中出血量评估本研究中18例于HIFU治疗后2-6天行清宫术,7例治疗后未清宫。清宫术中最少出血量为10ml,最大出血量为500ml,平均85±115.7ml。出血量为500ml的患者仅有1例,予以缩宫素等止血治疗后好转,术后复查血常规提示仅有轻度贫血。3.治疗前后血清β-HCG值对比患者HIFU治疗后第2天血清β-HCG测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7天与治疗前相比,血清β-HCG测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4.治疗后1-3月随访情况HIFU治疗后随访1-3月,患者血β-HCG值逐渐降低并恢复正常,所需时间28-1-16天;患者月经均复潮,所需时间37±15天;治疗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为26±21天,量均较少,无1例发生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5.HIFU治疗安全性评价19例患者诉治疗区胀痛,13例诉骶尾部胀痛,6例患者诉腹部皮肤烫,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为1-4分,均可忍受,且休息后得到有效缓解,4例患者无明显反应。治疗后随访1-3月无1例患者有膀胱损伤、皮肤损伤、放射痛及肠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1.HIFU治疗CSP,可使受精卵着床处胚胎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自行吸收缩小或为治疗后联合清宫术创造良好条件,减少清宫术中出血量,降低大出血的风险。2.HIFU治疗CSP随访1-3月患者血β-HCG值持续下降至正常,月经均复潮,阴道流血持续减少至消失,无1例发生大出血,有效性显著。3.HIFU治疗CSP,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治疗区、骶尾部胀痛及腹部皮肤烫,VAS评分为1-4分,均可忍受,且休息后可缓解,无膀胱损伤、皮肤烫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HIFU 清宫术 子宫切口妊娠 临床疗效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14.22
【目录】:
  • 中英文名词对照表5-6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2
  • 前言12-14
  • 1 资料与方法14-16
  • 2 结果16-17
  • 3 讨论17-20
  • 全文总结20-21
  • 参考文献21-23
  • 附图23-25
  • 文献综述25-31
  • 参考文献29-31
  • 致谢31-3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莉辉;刘菊花;;一例子宫切口处妊娠的处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07期

2 李家香,刘陶,陈卫东;23例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08期

3 叶珍花,张仁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切口愈合不良47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胡满高,章晓云,洪小青;胎头深定时子宫切口设计的探讨[J];安徽医学;2002年05期

5 刘翠阳,孙迎春,董静;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单层缝合子宫切口627例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李玉红;陈少波;郭晓萍;陈红梅;;51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09年19期

7 吕述彦;盛文伟;张昶;曹继蕴;;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原子宫切口安全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年20期

8 刘爱民;许金莲;杨若玲;;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2011年05期

9 丁荆妮;;子宫切口妊娠的预防和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33期

10 易念华;张迎春;吴兰;;治疗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新方法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晓萍;吴大保;;子宫切口妊娠分层治疗的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分泌会场(妇科内分泌学组、绝经学组、计划生育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2 张迎春;易念华;熊小军;李兰荣;;中药愈宫汤治疗子宫切口愈合不良50例临床观察[A];第九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姜晓红;;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超声诊断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陈欣;罗红;;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切口妊娠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A];2013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5 曹东敏;;剖宫产子宫切口全层网状缝合法5600例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施铮铮;朱华;赵红琴;陈丽霞;;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处早期妊娠的保守治疗探讨[A];2008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丁景新;陈建亮;张宏伟;冯炜炜;易晓芳;张旭垠;朱芝玲;张绍芬;华克勤;;宫腹腔镜联合修补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镜会场(妇科内镜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8 施铮铮;朱华;赵红琴;陈丽霞;;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处早期妊娠的保守治疗探讨[A];浙江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肖碧芳;;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超声监测[A];2006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段小喜;;横弧形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00例临床分析[A];2007年中华医学会—强生西部学术讲座全国产科危重症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霞青;子宫切口妊娠治疗方法临床分析[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2 唐秋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疗效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3 熊小军;中药愈宫汤治疗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疗效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4 张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5 李杨;子宫切口妊娠不同临床处理方案比较[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6 秦玲;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切口憩室的效果分析[D];郑州大学;2014年

7 王晓;剖宫产子宫切口并发症—切口妊娠、切口憩室、切口愈合和不良180例临床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8 李晶晶;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早期形成的诊断价值及相关因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疗效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57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5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