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宫腔镜窄带成像下诊治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0 18:10

  本文关键词:宫腔镜窄带成像下诊治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在诊断与治疗子宫内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宫腔镜下分别采用普通白光及NBI技术比较观察子宫内膜病变,旨在探讨两种模式下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的一致性,NBI模式下能否发现早期或不典型内膜病变病灶,从而提高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率、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降低漏诊率,为明确NBI能否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辅助方法提供有效证据;通过分析NBI下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病变的微血管形态特点,总结宫腔镜NBI模式下不同类型内膜病变的微血管类型特征,旨在提高镜下诊断高、低危型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率及灵敏度;通过探讨NBI下能否更清晰地辨别病灶的边界,明确病灶的大小和范围,从而指导术中切净病灶达到彻底的治疗,为减少术后复发率、降低漏诊率提供可靠依据;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价宫腔镜下NBI技术用于诊断和指导治疗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妇产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因异常子宫出血、宫内占位、原发不孕可疑为子宫内膜病变而实施宫腔镜检查及治疗术的患者共181例。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分别使用宫腔镜白光及NBI两种模式进行镜下全面观察,发现可疑阳性病灶后分别保存相应图片,在白光/NBI模式指导下对可疑病灶进行定位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比较两种模式下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的一致性,分析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病变病灶图片,总结NBI下不同类型的内膜病变病灶的微血管类型等特征,比较两种成像模式分别诊断高危型子宫内膜病变及低危型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或疑及癌且有强烈生育要求的患者4例行宫腔镜nbi引导下病灶切除术,并对复发情况进行密切随访。结果:1.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纳入患者181例,其中高、低危子宫内膜病变88例,平均年龄(44.67±6.94)岁,病程1-72个月,内膜厚度:4mm-33mm。高危型病变42例(子宫内膜癌1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4例),低危型子宫内膜病变46例(复杂型增生34例,单纯型增生12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息肉42例,其他良性病变(炎症、黏膜下肌瘤)31例。2.宫腔镜普通白光/nbi模式下病灶清晰度比较分别于白光/nbi模式下进行病灶轮廓及微血管清晰度评分:宫腔镜nbi与普通白光模式下评分x±s分别为3.50±0.620及2.97±o.906,总分分别为636分及537分。结果显示,宫腔镜nbi模式在显示病灶轮廓、微血管清晰度方面明显优于普通白光(χ2=43.945,p=0.000)。3.宫腔镜普通白光/nbi两种模式下诊断与病理组织学结果比较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宫腔镜nbi及普通白光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95.58%(173/181)及83.98%(152/181)(χ2=19.239,p=0.000),灵敏度为97.73%(86/88)及81.82%(72/88)(χ2=12.129,p=0.000),nbi模式均明显优于普通白光;两者特异度为93.55%(87/93)及86.02%(80/93)(χ2=2.767.p=0.0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nbi下子宫内膜病变的微血管分型特点结合术者经验及文献报道,分析本研究所得图像,将子宫内膜微血管分为以下4型:Ⅰ型:轴样血管、无或偶有细小毛细血管网;Ⅱ型:扩张、增粗、分布不规则、树枝样;Ⅲ型:怒张、血管粗细不均、走形紊乱、局部狭窄;Ⅳ型:血管中断、裸露、袢状血管、异常形状血管团(海葵状、静脉瘤样、蛙卵状、绒线状血管团)。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息肉以nbi模式下的Ⅰ型微血管多见(71/93);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20/93)及低危型子宫内膜病变以Ⅱ型微血管为主(29/46);高危型子宫内膜病变以Ⅲ-Ⅳ型微血管为主,其中不典型增生主要显示Ⅲ型微血管(19/24)而子宫内膜癌主要显示Ⅳ型微血管(16/18)。5.NBI下微血管分型诊断高、低危型子宫内膜病变NBI模式下微血管分型与普通白光对诊断高危型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率为88.95%及79.56%(χ2=6.018,P=0.014),灵敏度为95.24%及57.14%(χ2=16.800,P=0.000),特异性为87.05%及86.33%(χ2=0.031 P=0.860),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26及0.431,NBI下微血管分型诊断高危型子宫内膜病变均明显优于普通白光;NBI模式下微血管分型诊断低危型内膜病变仍可提高准确率及灵敏度,但特异性有所降低。NBI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及黏膜下肌瘤较普通白光无明显优势。6.NBI引导下早期子宫内膜癌病灶切除术后随访4例有生育要求的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癌且满足纳入标准患者,年龄27-39岁,病程2-12个月,行NBI指导下病灶切除术。术后随访3-6个月,2例转归为正常内膜(局部分泌反应不同步),1例患者转归为低危型子宫内膜病变(复杂型增生),1例患者提示轻度不典型增生,随访至今无复发患者。结论:1.宫腔镜NBI在显示病灶轮廓、微血管清晰度方面明显优于普通白光;2.宫腔镜NBI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率、灵敏度明显优于普通白光,宫腔镜NBI能够发现白光下不易发现的早期不典型病变,降低漏诊率;3.NBI下不同类型的子宫内膜病变具有不同的微血管形态分型:Ⅲ-Ⅳ型微血管有助于识别高危型病变,其中不典型增生以Ⅲ型微血管为主,而子宫内膜癌以Ⅳ型微血管为主;Ⅱ型微血管有助于识别低危型病变;Ⅰ型微血管有助于识别正常内膜及子宫内膜息肉;4.NBI下微血管分型诊断高危型子宫内膜病变明显优于普通白光,NBI模式下微血管分型诊断低危型病变的仍然可提高准确率及灵敏度,但特异度有所降低。对于子宫内膜息肉及黏膜下子宫肌瘤,NBI较普通白光似乎没有更多获益;5.NBI指导下早期内膜癌病灶切除可更大限度清除病灶,减轻肿瘤负荷,但对于复发及妊娠的影响有待大样本研究。
【关键词】:宫腔镜 窄带成像技术 子宫内膜病变 诊断与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13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3
  • 前言13-14
  • 资料与方法14-18
  • 结果18-27
  • 讨论27-32
  •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7
  • 综述37-46
  • 参考文献42-46
  • 致谢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兵兵;应用彩超鉴别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初步评价[J];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游钢军;腹部和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04年04期

3 梁小勤,朱惠芬,张帆,汪鲁国;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诊断子宫内膜病变[J];河北医学;2005年04期

4 丁玲;王献平;陈良梅;黄凌萍;;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诊断子宫内膜病变[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年01期

5 丁岩;林琳;王玉英;马俊旗;祖菲娅·艾力;艾星子·艾里;;电视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病变640例疗效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付丽娟;吴玮;郭桦;;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06年06期

7 王丽娇;刘艳;;阴道B超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21期

8 于敏;;二维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04期

9 王锋润;徐亦周;冯冬敏;黄建;;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J];河北医药;2007年04期

10 邓海萍;莫可良;滕慧;;子宫内膜病变的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J];广西医学;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晓明;于韬;;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5例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晓君;沈国芳;胡兵;;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邬晓明;于韬;;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5例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陈玲玲;单立芸;;阴道超声检查在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邬晓明;于韬;;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5例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九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蔡爱露;解丽梅;王冰;任玉兰;刘守君;杨青;;三维超声宫腔造影诊断子宫内膜病变[A];第十二届全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术会议、第四届东北三省放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马毓梅;李冰洁;李晓冬;王恒树;张杰英;;171例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病变临床病理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分泌会场(妇科内分泌学组、绝经学组、计划生育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8 朱俊华;许幼峰;尹凤英;;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A];第九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张密;;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病变[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二届全国妇产及计划生育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郭莹;;经阴道与经腹部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九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向红;超声造影对子宫内膜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2 谢妍;宫腔镜窄带成像下诊治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娇;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影像的诊断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银燕;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的血流定量参数在子宫内膜病变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5 王晗;近12年异常子宫出血中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特点与变化趋势[D];南京大学;2012年

6 潘秋丽;经阴道超声、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梁烁;SET8和CyclinD1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及生存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8 姜艳华;胰岛素及其受体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宫腔镜窄带成像下诊治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58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3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