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开腹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患者术后生育结局的对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15:13

  本文关键词:开腹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患者术后生育结局的对比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比较开腹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妊娠情况及妊娠影响因素,分析患者术后再次妊娠是否与两种不同的保守性手术方式有关。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2009年1月~2011年12月妇科收治进行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治疗且有生育要求,病例资料完整的患者2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开腹组119例,腹腔镜组106例,两组患者均通过血HCG、超声检查或阴道后穹隆穿刺检查后手术中诊断为输卵管妊娠。通过回顾患者术前,术中情况;以及电话随访术后患者再次妊娠时间及妊娠情况。最后采用统计学做相关分析比较两种保守治疗方法的临床特点、疗效、不同方案治疗后生育清况以及影响生育的相关因素等。结果1、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比较,术后拔尿管时间短(1.2±0.5VS2.0±0.7)、下床时间早(1.1±0.3VS1.7±0.5)、住院天数短(5.3±1.5VS6.3±1.4)。术中积血少(80.35±34.61VS288.7±105.69)、输血少(2.8%VS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术后妊娠情况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本身与再次宫内孕率无明显关系。但腹腔镜组的自然妊娠率65%(61.3%)比开腹组57.1%(68/119)较高,且在手术后0-6个月内腹腔镜组妊娠率12.3%(38/106)较开腹组3.4%(4/119)高:但是腹腔镜重复宫外孕率(23.6%VS29.4%)较低。3、年龄是再次妊娠的危险因素(OR1),三年内妊娠率25岁患者为76.9、26-30岁为67.6%、31-35岁为36.8%、36岁为2.1%。年龄大的患者不再受孕的可能性越大;4、手术史是持续宫外孕的危险因素(OR1),有既往手术史的患者持续宫外孕的危险性是无既往手术史的8.123倍;血HCG值是持续宫外孕的保护因素(OR1),血HCG值低的患者持续性宫外孕的危险性是血HCG值高的0.152倍。结论1、采用不同保守手术方式的异位妊娠患者在年龄、盆腔炎、手术史、B超提示有胎心、血HCG值、等各方面条件均无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两者妊娠结局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说明选择腹腔镜或开腹保守手术方式本身对生育结局没有影响。2、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术后患者6个月内受孕率和三年内自然受孕率均较开腹保守性手术术后高,术后再次宫外孕发生率较开腹术后患者低、说明开腹手术后患者患侧输卵管损伤较大,盆腔粘连较严重,可能对患者对侧输卵管功能也有一定影响。3、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时以其创伤小,失血少,拔尿管时间早、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伤口美观等优势占重要地位。但是对于异位妊娠已破裂的患者来说,我院选择开腹手术的患者仍高于腹腔镜手术,说明对于我院来说开腹手术仍是那些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的首选。4、患者年龄越大,术后受孕率越低,说明年龄是患者术后再次妊娠的主要影响因素。5、既往有手术史或术前血HCG值较高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较高,说明既往有手术史导致患者盆腔粘连和术前HCG值较高均易导致滋养细胞残留,最后导致持续性异位妊娠。
【关键词】:异位妊娠 腹腔镜保守治疗 开腹保守治疗 妊娠结局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13.8
【目录】: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3
  • 材料与方法13-16
  • 技术路线16-17
  • 结果17-25
  • 讨论25-31
  • 结论31-32
  • 本研究的局限性32-33
  • 参考文献33-37
  • 综述 137-46
  • 参考文献42-46
  • 综述 246-55
  • 参考文献51-5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55-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淑琴;刘克玄;张祖威;姚书忠;;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术中垂体后叶素不同使用方法的比较[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年06期

2 王玉飞;;持续性异位妊娠预防方法探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年14期


  本文关键词:开腹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患者术后生育结局的对比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61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d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