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基于对烷基重氮乙酰芳胺生成的活泼离子对中间体捕捉的新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2 11:05

  本文关键词:基于对烷基重氮乙酰芳胺生成的活泼离子对中间体捕捉的新反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研究。第一方面工作是介绍一种用醛酸酯亚胺捕捉亲核离子对中间体来构建3-取代氧化吲哚衍生物的方法学研究;第二方面工作是基于乙醛酸酯捕捉离子对活性中间体aldol型反应的方法学研究。很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及很多药物分子中都含有氧化吲哚骨架的结构,所以发展更多高效构建结构多样化的氧化吲哚衍生物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论文以本组之前发展的方法学为基础,成功实现了醛酸酯亚胺对苯基酰胺重氮在金属作用下形成的亲核离子对中间体的捕捉,得到了一类未被合成过的3位多取代的氧化衍生物的骨架化合物。同时,也使得我们组的方法学得到了一些补充。论文第一章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有关重氮化学,卡宾及叶立德化学的基本概念知识,以及叶立德参与的一些化学反应类型;第二部分则是引入离子对反应的背景以及我们组的一些进展,进而提出本论文具体的研究方向。论文第二章主要研究了醛酸酯亚胺捕捉离子对活性中间体的工作,尝试了不同类型的手性磷酸:最终以中等收率、中等非对映选择性及高的对映选择性得到了一类新的3一取代氧化吲哚的结构骨架。论文第三章主要讨论了醛酸酯对离子对活性中间体捕捉的aldol型反应的初步研究工作,通过初步的条件筛选,反应能以理想收率生成预期的aldol型反应产物。同时,还自主合成了几类新型的“硫脲”类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以尝试实现该反应的不对称控制,然而,尚未取得理想的结果,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氧化吲哚 离子对中间体 醛酸酯 醛酸酯亚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26;R9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前言8-27
  • 1.1 重氮化合物,卡宾及叶立德化学的概述8-24
  • 1.1.1 重氮化合物概述及其制备8-9
  • 1.1.2 卡宾9
  • 1.1.3 重氮化合物与金属卡宾的分类9-11
  • 1.1.4 叶立德化学及其参与的化学转化11-24
  • 1.2 重氮酰胺类化合物参与的分子内碳氢插入反应的概述24-26
  • 1.2.1 基于sp~3碳的碳氢插入反应的概述24-25
  • 1.2.2 基于sp~2碳的碳氢插入反应的概述25-26
  • 1.3 课题主题研究思路的提出和设计26-27
  • 第二章 醛酸酯亚胺捕捉离子对中间体的反应研究27-36
  • 2.1 课题的研究思路27-29
  • 2.2 反应的初步研究29
  • 2.3 反应条件优化29-32
  • 2.4 反应底物的扩展32-33
  • 2.5 结构表征33-34
  • 2.6 机理研究34-35
  • 2.7 本章小结35-36
  • 第三章 醛酸酯捕捉离子对中间体的反应的初步研究36-44
  • 3.1 研究思路36
  • 3.2 反应的初步研究36-37
  • 3.3 不对称反应的条件探索及优化37-43
  • 3.3.1 金属化合物醋酸铑&烯丙基氯化钯与手性磷酸的共催化探索37-38
  • 3.3.2 手性铑催化剂对反应的探索38
  • 3.3.3 金鸡纳生物碱类化合物作为共催化剂对反应的探索研究38-39
  • 3.3.4 不同脲(硫脲)类具双氢键共催化剂对反应的探索研究39-43
  • 3.4 研究展望43
  • 3.5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实验部分44-57
  • 4.1 实验仪器44
  • 4.2 溶剂和试剂44
  • 4.3 底物及催化剂的制备44-47
  • 4.3.1 底物重氮1a的制备44-45
  • 4.3.2 部分硫脲催化剂的制备45-47
  • 4.4 产物的制备及表征47-57
  • 附录:所得化合物核磁谱图及部分手性HPLC谱图57-107
  • 参考文献107-111
  • 附录111-113
  • 致谢113-11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慧;殷平;胡玉才;唐清华;包冲荣;;有机活性中间体氮烯的反应性及应用研究[J];化工时刊;2007年10期

2 陈敏元;;有机电解反应活性中间体及其反应[J];化学通报;1991年02期

3 郭景光;物质反映性与活性中间体[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4 蔡汝秀,吴新国,林智信,程介克;动力学分析方法检测酶反应活性中间体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年03期

5 王太平;有机电极反应中产生的活性中间体及其反应(I)[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6 王运武;;“活性中间体”与“过渡态”[J];化学教育;1988年06期

7 廖政达;有机化学活性中间体稳定性与反应活性的关系[J];柳州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8 ;亮点介绍[J];有机化学;2010年01期

9 张世光,李相国;“活性中间体”与“过渡态”[J];滨州师专学报;1995年02期

10 王如定;有机反应中间体的稳定性研究[J];舟山师专学报;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杨;周翔;;双酚类季铵盐小分子核酸交联剂合成及性质初探[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周智明;莫凡洋;张慧唧;方敏;张玉梅;;光学活性中间体化学合成技术进展[A];第二届全国精细化工药物(医药、农药、兽药)中间体学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邓秀娟;张硕;王滨q

本文编号:340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40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4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