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20世纪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2 08:55
  20世纪早期我们的前辈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理,为了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引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他们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消化、吸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用中国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到中国,成功地解放了中国人民的头脑,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早期迅速地在众多的学派中脱颖而出,并逐步转变为中国社会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至今仍不可动摇的指导思想。据此,本文着眼于这一时期,以艾思奇为例,主要论述20世纪早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提出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的主要方式、并以概观形式对20世纪早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所取得的成绩、局限性等作了阐发。力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把握20世纪早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面貌,发掘其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建构、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所具有的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理论意义
    三、现实意义
一、20世纪早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简论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社会背景和原因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基本过程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特点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以艾思奇为例
    (一) 大众化提出的原因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主要方式
        1、出版著作
        2、论战
        3、讲演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取得的成绩
三、20世纪早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局限性
    (一) 理论根基不够扎实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不够全面
    (三) 文本、资料间接性的局限
    (四) 独立思考不够,教条化严重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当代反思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大众化的可能性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大众化的迫切性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大众化的应注意的问题
        1、还原马克思主义哲学
        2、大众化不等于庸俗化
        3、理论指导实践,大众化不能表面化、形式化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由基本特征到理论路径的思考[J]. 王国敏,薛一飞.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11)
[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个重要环节[J]. 孙熙国.  思想教育研究. 2008(10)
[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条件思考[J]. 胡丰顺,左亚文.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8(05)
[4]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大举措——关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J]. 黄建辉.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08(03)
[5]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J]. 高乃云.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6]论党的宣传工作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 程美东.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08(05)
[7]毛泽东的语言艺术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 刘明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8]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个层面的思考[J]. 姜洁晶.  大连干部学刊. 2008(09)
[9]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与路径[J]. 刘书林.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 2008(09)
[10]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念定位和路径选择[J]. 孟宪平.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8(05)



本文编号:3639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639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a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