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荀子与韩非人性论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2 20:35
  人性论是中国哲学中永恒的话题。当今社会,物质条件极大丰富,道德水平却出现滑坡,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想要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就要好好研究人性的相关问题。本文通过对荀子与韩非人性论的比较研究,探讨儒法两家人性论的异同。荀子关于善恶的一些观点被韩非所继承,但两者却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了儒法两家的根本立足点不同。荀子虽然主张性恶,却是希望通过教化来改造人性,使人向善;而韩非则是想依靠法律来限制性恶,建立一个秩序稳定的社会。最后,通过对人性的总结和分析,从公民道德建设入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努力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对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四、发展趋势
第一章 先秦人性论的提出
    第一节 先秦人性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私有制的产生与兴起
        二、诸侯争霸的政治格局
        三、士大夫阶层的产生与兴起
    第二节 先秦人性论产生的文化背景
        一、礼乐文化的产生与兴起
        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三、稷下学宫的文化交流
    第三节 先秦人性论的主要观点
        一、人性无善无恶论
        二、自然人性论
        三、性善论
        四、性恶论
第二章 荀韩人性论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荀子的性恶论
        一、性伪之分
        二、涂之人可以为禹
        三、明分使群
    第二节 韩非的人性论
        一、非善非恶的自然人性
        二、人性不可变
        三、韩非的非道德主义
    第三节 韩非人性论对荀子人性论的继承与发展
        一、继承
        二、发展
第三章 荀韩人性论的差异
    第一节 人性论的理论基础不同
        一、荀子:天人相分
        二、韩非:道理相应的天道观
    第二节 人性论的价值取向不同
        一、荀子:循礼成德
        二、韩非:以刑去刑
    第三节 对性善论的批判不同
        一、荀子:批判性善,强调礼法
        二、韩非:立足人性,宣扬法制
    第四节 提出人性论的目的不同
        一、荀子:突出道德教化的作用
        二、韩非: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第四章 荀韩人性论对当代的启示
    第一节 无规矩不成方圆
        一、以道德为主的规矩社会
        二、以法律为主的规矩社会
    第二节 社会秩序的重建
        一、秩序重建的原因
        二、秩序重建的措施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先秦儒家与法家的成德路径——以孔孟荀韩为中心[J]. 宋洪兵.  哲学研究. 2015(05)
[2]老子、韩非子的“自然”观念及其政治蕴含[J]. 宋洪兵.  江淮论坛. 2015(02)
[3]韩非子治吏思想的前提预设及运作思路[J]. 宋洪兵.  哲学研究. 2014(03)
[4]论法家“法治”学说的定性问题[J]. 宋洪兵.  哲学研究. 2012(11)
[5]论韩非对荀子思想的继承和扬弃[J]. 王明君.  东方企业文化. 2010(18)
[6]秩序与正义之间——略论先秦儒法之理想政治及其实现途径[J]. 宋洪兵.  社会科学研究. 2009(04)
[7]韩非对荀子的接受研究[J]. 刘桂荣.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8]“法、术、势”:从荀子到韩非[J]. 胡可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9]试论韩非子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 赵叶花.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10]论先秦身教政治理论的演变——兼论韩非的“术治”思想[J]. 宋洪兵.  政治学研究. 2005(04)



本文编号:3640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640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8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