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唯物史观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1 01:55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但是,相应而来的矛盾与问题也相互交织。比如,气候变暖、生态危机、恐怖主义等矛盾与问题的出现,需要世界各国人民联合起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迎接共同挑战。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运用它看问题有利于推进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有助于解决人类社会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因此,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对研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的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深厚的唯物史观理论基础,具体而言,包含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二是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四是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包含五个方面,即它是持久和平的人类政治命运共同体、是普遍安全的人类安全命运共同体、是共同繁荣的人类经济命运共同体、是开放包容的人类文化命运共同体、是清洁美丽的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具有人本性、辩证性、实践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有有利条件,也有现实挑战。有利条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和平与发展依旧是时代主题,二是世界历史发...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论文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唯物史观视域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
    一、世界历史理论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背景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人的本质理论
        (一)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形成背景
        (二)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共同体思想
        (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形成背景
        (二)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
    四、自由人联合体思想
        (一)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形成背景
        (二)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唯物史观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点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
        (一)持久和平的人类政治命运共同体
        (二)普遍安全的人类安全命运共同体
        (三)共同繁荣的人类经济命运共同体
        (四)开放包容的人类文化命运共同体
        (五)清洁美丽的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特点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本性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辩证性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性
第三章 唯物史观视域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境遇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利条件
        (一)和平与发展依旧是时代主题
        (二)世界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国际间交流逐渐加深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挑战
        (一)国家间的价值利益观追求具有差异性
        (二)意识形态的分歧导致其具有争议性
        (三)历史文化差异导致实践具有局限性
第四章 唯物史观视域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选择
    一、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基础
        (一)夯实理论基础,追溯理论渊源
        (二)结合时代背景,推动理论发展
    二、达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
        (一)遵循和平与发展原则,达成人类生存价值共识
        (二)坚持公平与正义体系,达成人类社会价值共识
        (三)追求民主与自由体系,达成人类政治价值共识
    三、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意识
        (一)营造良好传播环境,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二)突破差异与矛盾,升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四、明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一)顺应历史差异,构建差异型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跟随时代发展,构建普适型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76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76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1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