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魏晋名士的身心观

发布时间:2023-04-23 15:23
  魏晋玄学,是指建立在三玄即《老子》、《庄子》和《周易》基础之上、以会通儒道为主旨、重在探究本体“无”及其玄远精神境界问题的一种学术思潮。玄学在安顿人的心灵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成为魏晋风度形成的思想基础。但是,对于魏晋名士风度依据的身心观念,到目前为止还缺乏足够研究,主要表现在对魏晋名士的身心观缺乏系统梳理,在身心思想观念与魏晋名士风度之间还缺少深入的因果探究。魏晋玄学是以个体身心为起点而建构起来的,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身心思想。探究魏晋名士身心思想,在深化对古代生命哲学的理解的同时,也能更深入地探究谈玄析理的清谈风气、魏晋名士风度以及魏晋时期艺术的自觉。身与心在魏晋时期具有丰富的内涵,“身”除了“形骸”与“生命”的基本义外,成为“我”的代称在魏晋时期亦十分盛行,这与当时推崇自我的思想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心在思想史上的涵义极为丰富,有性、情、意、知、思、志等涵义,同时亦与“无”之境相通。 魏晋玄学是尊重与爱护个体身心并解决生命意义的人生之学,其丰富的身心思想,从文化演变的内在理路来看,是在融合儒道学说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先哲看来,完美生命成就于仁向身、心的逐步渗入。与儒家...

【文章页数】:2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身心涵义之界定
    1.3 前人研究成果之回顾
    1.4 论文结构与创新之处
第2章 魏晋名士身心观的思想渊源
    2.1 先秦儒家身心思想
        2.1.1 身心合一为仁
        2.1.2 涵养身心的方法
        2.1.3 与仁合一的生命
    2.2 先秦道家的身心思想
        2.2.1 身心合一即道
        2.2.2 身心修炼的方法
        2.2.3 与道合一的生命境界
    2.3 魏晋名士对儒道身心思想的整合
        2.3.1 儒道融合的思想趋势
        2.3.2 名教与自然的协调
        2.3.3 与无境相通的生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魏晋名士身心观确立的社会条件
    3.1 魏晋社会与政治
        3.1.1 社会的动荡
        3.1.2 政治之乱
        3.1.3 政治高压带来社会的影响
    3.2 魏晋名士的生存境遇
        3.2.1 面临“道之将废”的汉末名士
        3.2.2 “终身履薄冰”的魏晋名士
        3.2.3 “雅好老庄”人生旨趣的形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魏晋名士身心一体观的确立
    4.1 身心一体观确立的理论基点
        4.1.1 生命的自然境界
        4.1.2 自然之性
        4.1.3 自然、性与道通
    4.2 身心一体观的内涵
        4.2.1 形、气、神一体
        4.2.2 与道合一的心
        4.2.3 心为身主
        4.2.4 形神相离
        4.2.5 形神合一与圣人的身体
    4.3 对待身体的态度:贵身
        4.3.1 推崇飘逸的容止
        4.3.2 “全身”的追求
        4.3.3 存身去名
        4.3.4 不以天下损身
        4.3.5 崇尚天年
    4.4 修身养心
        4.4.1 “遗其形骸”的精神追求
        4.4.2 “体无”的身心修炼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魏晋名士身心观的外在表达
    5.1 身心观和风度
        5.1.1 魏晋名士的身心追求
        5.1.2 魏晋名士的风度
        5.1.3 身心观念和名士风度的内在关联
    5.2 魏晋风度的身体表达
        5.2.1 率情而动:啸与驴鸣
        5.2.2 形之淳:裸裎
        5.2.3 神超形越:服药与饮酒
    5.3 魏晋风度内涵的深化:名士身心观的艺术化表达
        5.3.1 身心的实存状态:“一形似有制”
        5.3.2 身心束缚的挣脱:“抗身青云中”
        5.3.3 “悠然自娱”的理想追求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身心观的思想意义及历史影响
    6.1 思想意义
        6.1.1 主体意识的觉醒
        6.1.2 “心灵-社会-宇宙”和谐的形成
        6.1.3 个体生命的安顿
    6.2 历史影响
        6.2.1 魏晋名士身心思想对士大夫思想观念的影响
        6.2.2 魏晋名士身心思想与宋明理学身心之学的形成
        6.2.3 魏晋名士身心思想与文学艺术发展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799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99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1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