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陆九渊《春秋》“讲义”的经学思辨

发布时间:2023-08-08 17:59
  不论是"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六经"及其"注"本身都是不可或缺的主题。陆九渊积极评价唐代《春秋》学的发展,要求区分实理与行事,"知本"明理是治学的根本所在。"先立乎其大"的"大"并不与心划等号,它其实是指心中所具之理。陆九渊《春秋讲义》的中心在"讲"义。义或礼义作为"中国"的标志,体现了华夏优越感和民族自信心。"实理实说",孔子修《春秋》是包括匡扶正义的霸业在内的。但在华夏内部,则重在君臣大义与维护它的礼制制度。陆九渊不满于汉儒天人感应论走向歧途的牵强附会,但更在意人们对天人感应神圣性的疏忽和懈怠。他要求从宇宙论的根源去看待灾异,而这根源实乃发明圣人之心而来,最后则落实到君王救助灾异的主体职责上。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注重“实理”的经学观
二、守护“礼义”的《春秋》经说
三、天人之际见圣人之心



本文编号:38402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402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a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