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5-01-14 09:43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行的过程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因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等优越性被逐渐应用和推广。笔者所在的学校于2011年开始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数学学科发现了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1)数学导学案怎样编制更科学,真正成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2)学生怎样使用数学导学案学习更高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3)数学教师如何引导更合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将使“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更加完善,高中数学教学更加高效。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实施中的问题进行了论述:1.阐述研究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实施中的问题的背景,对有关“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文章进行梳理,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意义。2.概述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对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有关概念进行界定,对其理论依托、实施原则和实施步骤进行阐述。3.调查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的实施现状,通过问卷、访谈、听课以及教师集体备课等方式搜集信息,为分析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实施中的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4.根据调查统计反映的情况,从数学导学案的编写、学生使用数学导学案的学习和教师使用数学导学案的教学三个方面对“学案导学”教学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5.针对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实施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数学学科更加高效地实施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综上所述,要促进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高效实施,必须切实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其中,科学编制导学案是前提,学生高效学习是关键,教师以学定教是原则。以数学导学案为纽带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双向主体,和谐发展”。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 问题; 对策; 
 

第1 章 导论

当前,在教学实践中,我国的数学教育工作者打开思路、迎难而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改革,其中影响较大实验有:2000年由贵州师范大学提出的、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而进行的“情境-问题”数学学习基本模式;1997 年浙江教育学院戴再平主持的“开放题——数学教学新模式”研究项目;1992年在西南师范大学陈重穆和宋乃庆教授的指导下开展的“提高课堂效益的初中数学教改实验”(简称“GX 实验”); 1989 年江苏省无锡市开展的“贯彻数学方法论的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验(简称“MM 实验”);从1977年到1991年,在顾泠沅教授主持下,上海青浦县开展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教师为中心转化为学生为中心,使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和定位发生了变化。但是学生是否能真正互动起来,教师是不是为表面热闹的花架子而无失去教学、学科内容的本质,这还需要不断地努力研究和解决。
.......

第 2 章 高中数学导学案中 “导”的相关分析

2.1 研究立场基础的确立
我们无法左右社会的价值观念,但是在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兴趣、身心愉悦,推行建构性教学,凸显学生主动合作、积极参与、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靠教科书、生搬硬套、被动掌握、机械学习的观念。“从以知识传授为起点的教育走向以问题解决为起点的教育,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这场革命力图使教育从成人为学生设定的生活回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从过去和未来回到现在。”①因此,本文研究的立场基础:基于导学案的教学。所谓基于导学案的教学,即以导学案为本或导学案为中心的教学,它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导学案作为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二是导学案并不是完美的,即导学案在发展中会出现瑕疵,在使用导学案教学中研究与完善导学案。

2.2 相关概念界定
目前学界对导学案没有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采用学案教学是通过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先学后教”的方式进行,学案是将知识点转化为几个问题进行教学,“学案”即“问题导学”,“学案”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指导在学案教学中贯穿始终,所以学案教学即“学案导学”。因此在这里,“学案”、“学案导学”、“先学后教”、“问题导学”均统称为“导学案”,“导学案”凸显“教”与“学”的本质。综合文献和实践中的体验,导学案的内涵有以下特征:⑴导学案运用于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探究、合作的一种学与教的路线图,有导学、导思、导练的作用。⑵导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⑶导学案是“教”和“学”的桥梁,有助于教师了解学情。⑷导学案以学生的认知高低为前提,以知识储备为基础的一种学习方案。⑸导学案提供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⑹导学案是教师集体备课的好途径。⑺导学案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将所学的知识转变为问题,问题的探索、解决过程就是知识的探究、消化过程。

第2章 高中数学导学案中 “导”的相关分析................................12
2.1 研究立场基础的确立............................12
2.2 相关概念界定.....................................13
第3章 高中数学导学案中“导”的案例.....................51
3.1 数学概念教学.............................................51
3.2 数学命题教学..................................68
3.3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75
3.4 小结..................................79
第4章 研究的结论、不足与展望....................81
4.1 研究的结论...........................81
4.2 研究的不足....................................81
4.3 研究的展望...................................81

第 3 章 高中数学导学案中“导”的案例

3.1 数学概念教学
导读: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导学案中问题1的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图象,如问:“从左向右看图象是上升还是下降的”、“在哪个区间图象是上升的,在哪个区间图象是下降的”、“随着x的变化,图像是怎么变化的”,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的学习障碍主要有:用正确的数学符号语言去描述图象的下降与上升,从图像的直观性到代数语言的抽象性的转换,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的;高一学生在代数方面的推理能力不太扎实。

3.2 数学命题教学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探究式命题教学中的公式获得后,有时不再证明公式,探究过程本身就可作为公式的证明过程,如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等,呈现式命题教学往往需要证明命题的成立,立体几何中研究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间的平行垂直时,一般先呈现定理,然后证明,所以设计导学案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要“追时尚、跟潮流”,一味地创设情境、探究公理与定理,不是所有的数学教学都适合创设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应在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导学、导思、导练。高中数学中属于命题教学并适合利用导学案教学的命题大致有:必修1.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必修2:公理(公理1、2、3、4)、直线和平面平行与垂直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直线的方程。必修3:辗转相除法。必修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余弦和正切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

第4 章 研究的结论、不足与展望

4.1 研究的结论
研究的结论有:⑴导学案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⑵高中数学导学案导在何处:教科书不符合特定学生的认知和知识基础之时、学生的困难之处、思维易走“偏”之处、繁琐之处、知识易混乱之处、学法、学生辩论之处、学生学有余力之时。⑶高中数学导学案怎么导:联系旧知、激发兴趣、适时的导、适度的导。⑷概念课的引导注重还原知识背景的探索过程。⑸命题课应注重知识的联系,构成知识网络,“厚书读薄”。 ⑹例题讲解时注意变式。⑺填空式的导学应依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来设置“空”。⑻利用导学案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巡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比较相同与不同之处,从中发现共性与特殊之处,对引导学生下一步学习有好处。⑼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笔耕文化传播,教师在上课前也要做导学案,并在做的过程中设想学生该怎样处理导学案,哪儿有困难等,然后结合学生在自学时所做导学案的情况,来适时处理课堂上发现的问题,及时引导。

4.2 研究的不足
导学案是较新的教学模式,需在实践中发展与完善,这个过程经历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笔者所在学校从2010年下学期实行导学案教学,刚刚毕业(2013年参加高考)的这届学生一直使用导学案进行数学教学,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导学案的编制、使用、反思有了新的认识,需要在下一轮教学中亲身体验与实践,由于笔者脱产求学,不能代课,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实施本研究中的某些具体的方法与策略。

..........


参考文献:

[1] 郭学忠.  高中数学学案编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1)
[2] 谭瑞军.  数学“导学案”教学的再思考[J]. 教学与管理2013(01)
[3] 张彬福.  “学案导学法”的问题出在哪里[J]. 基础教育课程2012(04)
[4] 安桂清.  学案教学:何去何从[J]. 基础教育课程2012(04)
[5] 裴海燕.  学案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J]. 学周刊2011(34)
[6] 戴秀海.  浅析数学教师的课堂引导策略[J]. 新课程(中)2011(08)
[7] 孔云.  “师生共用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1)
[8] 章建跃.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中期研究报告[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13)
[9] 陈康金.  教学合一 演绎朴素的教育奇迹[J]. 江苏教育研究2006(03)
[10] 张奠宙,赵小平.  关注数学教育的国际潮流[J]. 数学教学2006(03)



本文编号:11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1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8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