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5-01-14 11:55

 

【摘要】 新一轮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已经在酝酿之中,近几年的高中课改实验,使得高中课堂的教学有了质的突破。然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感到困惑和关注的问题,其中,人们最为关心的是在新课程理念和标准之下,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在整个的数学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最为基本的组成部分,对于高中生学习和理解数学思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探讨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即将到来的高中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之后的教学实践活动都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师生访谈法等调查研究的方法,确立了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并以此为依据,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对高中教师和学生进行一定的调查,得到了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有效性的现状。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一些对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有效性的思考。通过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有效性标准主要从教师教的有效性、学生学的有效性、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三个方面阐述。在教师教的方面,有效性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课时安排的有效性和教学资源的使用等内容;在学生学的方面,有效性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和学生参与程度的有效性等内容;在教学效果方面,有效性从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考查。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师教学内容选择单一,与生活实际经验相脱离,没有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学方法呆板,缺乏创新,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课时安排不科学,满堂灌依然严重,教师主导课堂,学生参与和思考的时间严重不足,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学生自主参与度不高,学习方法死板,追求单一片面的教学效果,只注重分数,不注重学生发展;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不当、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不高等问题。笔者根据研究的结果对照制定的标准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提高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数学; 习题课教学; 有效性教学; 调查研究; 
 

1 绪论 

在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教师往往只能针对学生的作业和测验来构成一堂习题课,对于题目较少有重难点的区分和把握。教师一般习惯于按习题顺序来讲,没有主动的去研究了解高中生的实际情况,难以在习题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会感觉到教师讲解题目没有情景、没有建模等数学思想的培养等等现象都广泛的存在于高中数学习题课当中。这样的现状难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会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现实中大量枯燥、机械性的习题无法唤起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喜爱,也就谈不上培养数学素养。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于讨厌数学。这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数学教学上的投入与产出严重不符,低效甚至无效的数学习题课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和恐惧的情绪,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面临高考的高中学生,习题课在整个的高中数学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改变传统的习题课教学模式与策略,如何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将习题课发展和改进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主阵地,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相关习题课在相应的实际教学中是否有效?效果如何?那些是值得借鉴和保留的,哪些是需要重新考量的,这些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给出答案,本课题就是通过调查研究高中数学习题课的有效性,对习题课做一科学的分析。 
.........

2文献综述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综上,目前,对于“有效教学含义”的研究还未形成统一的结论,很难找到一种最为权威和准确的界定。但有一些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如很多学者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作为出发点对有效教学进行界定,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笔者认为“有效教学”应该是能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均衡有益发展,注重学生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得到均衡发展,这样的教学才能称之为“有效性教学”。笔者所采用的有效教学的定义是用经济学中效益、效果、效率、投入和产出定义的有效性教学。

2.2有效性教学的相关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的张海华在其《高中数学总复习的有效性教学实验研究》中将有效教学定义为:“有效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认识论基础上的概念,最新的诠释为: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建构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全面体现课程目标,注重单位时间学习效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过程。在李涛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中对课堂效率形成了三种观点,一种认为“课堂教学效率等于有效教学时间与总教学时间的比值”,第二种为:“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成正比,与教学时间的耗费成反比”,第三种认为“教学效率是指教学所得与教学所耗的比值”。王光明的《重视数学教学效率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教学效率论”课题简介》中罗列了国内很多学者有关教学效率所达成的一些共识。

3 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有效性标准的建构......................9
3.1 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有效性的理论分析框架............................... 9
3.2 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有效性标准的建构方法与过程........................ 10
4 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有效性的现状调查 ....................23
4.1 调查目的 ........................................................... 23
4.2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23
5 结论、反思和建议 ......................................39
5.1 结论 ............................................................... 39
5.2 建议 ............................................................... 42

4 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有效性的现状调查 

4.1调查目的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高中数学习题课的开设情况,通过课堂观察、教师问卷、教师访谈、学生访谈调查了解高中习题课开设的具体情况,对高中习题课的开设情况是否有效做一客观的调查研究,对于数学教师的习题课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和其实践教学做一对比与分析,提出高中数学习题课开设中的问题,了解高中习题课开设的有效性的真实情况。

4.2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选取重庆第八中学、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兰州市第九中学、兰州市第三十三中学、兰州市第三十四中学、西安市第五中学等中学的教师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笔者为保证问卷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调查问卷发放之前向被调查教师说明了调查的匿名性,并保证不会对教师本身以及相关学校的利益造成任何影响,阐述了本次调查研究对于高中数学习题课的改进和实际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本研究笔者共发放问卷 200 份,收回问卷 183 份,回收率为 91.5%。受访教师共 183 人,全部教师都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 57 人,占受访者的 31%。受访的 183 名教师中,高中数学教龄在 5 年以下的有 89 名,占 48.6%。其中来自城市学校的教师有 147 人,来自农村中学的教师有 36 人。
..........


5 结论、反思和建议 


5.1结论
笔者通过学生的角度对高中数学习题课的教学有效性进行了相关调查分析,主要从学生对习题课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习题课开设情况的有效性、教学内容选取的有效性、教学方法选用的有效性、教学资源应用的有效性以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结合对教师的调查分析结果,对现阶段高中数学习题课开设的有效性情况有了深入客观的了解,全面掌握了现阶段习题课教学有效性在以上几个方面的情况。从得到了调查结果和分析来看,数学习题课教学普遍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资源的利用以及教师对习题课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存在不足,使得习题课教学有效性低下。习题课中所涉及的题目大多数是与现实生活想脱离的纯粹性的习题,题目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相脱节,,学生无法很好地体会题目的意义和价值,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习题课教法的选择过于单一和呆板,普遍采用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被动、单一。

5.2建议
鉴于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笔者认为现阶段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住和欠缺,习题课教学有效性还比较低下,本研究认为在高中数学习题课在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资源的应用、教学评价方式和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还需加强和改进。只有以上几个方面达到了有效性,整个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基于本研究的相关结论,为了使数学习题课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高中数学教学发展,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品质,笔者就本研究发现的若干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


参考文献:

[1] 黄翠莲.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探究[J]. 考试周刊2011(36)
[2] 黄显涵,李子建.  建构有效教学的策略:反馈理论[J]. 教育发展研究2011(04)
[3] 范蔚,叶波.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4] 董林伟.  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建议[J]. 中学数学月刊2007(06)
[5] 赵冬臣,马云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质性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2007(02)
[6] 龙旭.  生活化: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J]. 四川教育2007(01)
[7] 于新华,王新兵,杨之.  对“数学教学效率”研究的几点思考[J]. 数学教育学报2006(01)
[8] 王鉴.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1)
[9] 姚利民.  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08)
[10] 姚利民.  影响有效教学的教师因素探析[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01)



本文编号:11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1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2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